第3章 曲洋盗墓案启示录(第2页)
而且,广陵散未必就真绝了。
老曲的办法给了路平一点点启示。
当然不是盗墓。
黄裳,黄裳,这不就是最大的金手指吗?
黄裳是北宋时福建延平人,字冕仲,號演山、紫玄翁,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中进士,宋徽宗时两次担任福州知州。
宋徽宗崇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政和年间他下詔求访天下道教经书,全部送往福建闽县,交给黄裳僱工雕版,所刊道藏称为《政和万寿道藏》,共五百四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一卷。
黄裳在编撰道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成为了震古烁今的武学宗师。一直在镇压明教叛乱之时,他犹不知道自己身怀绝世武功。
这就是说,在很长的时间內,黄裳曾经写下大量的著述,世人不知道是武学,就连黄裳自己也不知道是武学。
可以把这些称为黄裳先生早期武学思想,对路平来说,早期其实也就足够了。
宋代大家太多,黄裳在文学圈子里名头不大,遗留至今的刻本並不好找。不过,这一次,还真的让李信找到了。
除了黄裳的《演山先生文集》,他还找到一套《演山先生补遗》。
更加奇葩的是,还有黄裳先生的死对头,早已经消亡的明教经书宋刻本——《二宗》,竟然也给他找到了。
路平一看封面,不由得笑了,这本明教刊刻的经书上,写的雕版监督者的名字还是福州知州黄裳。也不知道老黄见了是何感想。
把《二宗》先扔到一边,先看补遗。
不多时,一句话映入眼帘。
【人徒知枯坐息思为进德之功,殊不知上达之士,圆通定慧,体用双修,即动而静,虽攖而寧。】
他一阵激动,竟然打翻了烛台,骂了一句,摸见火折又重新点亮蜡烛,急不可耐地接著看下去。
这是黄裳先生九阴真经最为有名的易筋锻骨章啊。
当年,郭靖修行此功后,內力突飞猛进而进入真正高手的门槛;身受重伤、功力全失的洪七公在修炼后迅速恢復功力;大理段皇爷修炼后,直接弥补了治疗黄蓉所消耗的五年功力。
在补遗中,这句话之前,黄裳是这样说的:
“一生二,在人之性则为仁义之实;”
“二生三,在人之性则为乐之实。仁义者,阴阳也,乐者,仁义之冲气也。仁义以成,而后乐之实生焉。方其在心之时,未有感也,虚静而已。”
在这句话之后,黄裳还解释了攖寧:
“攖,扰动也。寧,寂静也。夫圣人慈惠,道济寧苍生,妙本无名,隨物立称,动而常寂,虽攖而寧者也。”
这篇跟黄裳的演山先生文集中间某篇文章的思想也是不谋而合。
互相印证之下,他终於可以確认,黄裳確实在早期的文集中,留下了早期的武学思想。
若在后世,他可以写篇论文,《论黄裳早期武学思想和九阴真经的关係》。
至於无数的江湖中人拼了命去抢夺老黄的《九阴真经》,而不是踏踏实实研究下他的生平,研究一下他的早期武学,探討一下他武学思想的演化,这种江湖思路,路平就很难理解了。
他甚至相信,就算现在把黄裳的文集雕版一套,送给青城派,余沧海也会拿来当柴烧。
如今的江湖,越来越认为文和武之间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鸿沟,却不知道,那些武学的大宗师,在儒佛道三家学问中,起码对其中的一家有著不凡的造诣,这或许是武学日渐衰微的原因所在。
……
夜色渐深,一场短暂的小雨將东面桃园的芬芳遮掩过去。
不远处的钟鼓楼,一片静寂,从五更三点到次日一更三点,城市在漫漫的夜禁中。巡夜的更夫们,正敲击著梆子,將时间告诉街巷中的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