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嬴阴嫚 请父王兄长称阳滋(第2页)
“如今之大秦,无论是赵国,还是燕国,亦或是刚刚覆灭的齐国,甚至是在这关中之地,父王一直推行的都是郡县制,设置郡县!”
“所以今日在这朝堂之上,一切爭论皆都毫无意义!”
如此看来,公子扶苏並不傻。
至少一切都看得非常的通透。
好像在原本的歷史之中,公子扶苏也並未阻止大秦施行郡县制。
公子扶苏与秦王嬴政的矛盾,也是在事关儒家之人之上。
嬴阴嫚脸上浮现出满意之色,根据自己所知的歷史,直接诉说答案:
“父王有意施行郡县,在此之后,兄长勿要被他人所裹挟,全力支持父王即可!”
公子扶苏仁德,但却被儒家思想深深影响,进而会受到儒家之人的影响。
就怕到时儒家之人在一旁谗言不断,影响公子扶苏的判断。
“为兄自然知晓!”
此时此刻,公子扶苏也明白了,原来自己的这个妹妹一直是在担心自己。
担心自己会与父王的意见相悖,进而產生矛盾。
公子扶苏心中欣慰的同时又感到疑惑,“那为何在朝堂之上,妹妹要向父王索要食邑呢?”
“称阳滋!”
“……阳滋为何要向父王索要食邑?”
为何?
一个全新的制度,而且还会影响大多数人利益的制度,必然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反抗。
即使不会明面上反抗,但这种反抗並不会消失。
比如大秦施行的郡县制!
大秦朝堂之上,朝堂诸公,文官武將,如此协助秦王覆灭东方诸国,心中怎么可能不期盼天下一统之后的论功行赏?
而周礼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分封制。
所以,又怎么可能不期盼分封?
裂土封疆,为王为侯!
因为秦王嬴政之威严,或许还可以压制天下之人心中的不愿。
嬴阴嫚回想歷史,虽说史书之上未曾有明確的记载,记载秦亡是因为郡县制。
但是,这其中必然有原因。
隨著郡县制的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也必然会推行,因为郡县制的推行,国家的治理,就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书同文、车同轨!
如若不然,后面建立的大汉,为何要在短期內实行郡国並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