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秋色老梧桐(第2页)
“我许久没收到阿娘的消息了,”她略微放松地靠在他肩头,犹豫着解释,“那日永庆侯府设宴,父亲去了,却不见阿娘。”
她感觉男人握住她小臂的手紧了紧,耳边传来的声音好像也涩然了几分,“那确实应当去探望……不如明日我向上面告假,与你一同去。”
“如今大家都忙着,恐不合规矩,”温窈蹙眉,安抚地握了握男人的手,意外发现他的手掌凉得惊人,转而关心道,“近来你忙得脚不沾地,别染了风寒,手怎么这么冰?”
“没事,”祝清衡笑了笑,将要起来探他额头的人按回怀里,“让我抱一会儿。”
屋中静下来,偶能听见烛芯啪嗒的响声。
良久,温窈轻声开口,“……怎么了?”
她和祝清衡七岁相识,算得上一起长大,上一次祝清衡这般,还是在成婚之前。
如今的皇帝即位不过两载,而宣怀帝在位时,祝清衡的父亲祝正和虽身在长安当职,但不过是一个九品史官。
而温窈的亲父温长风在那时已是丞相,家门悬殊,两家却意外结缘。
温窈幼时因亲母山辛夷生下她之后垮了身子,不得不被温长风送往青山外祖家,恰巧祝正和奉旨前往青山寻找古籍,此事归期不定,于是宣怀帝特许他携家带口,祝家在青山的落脚处,正好在温窈外祖家隔壁。
彼时两家双双不知对方身份,而温窈又与祝清衡年纪相仿,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
但真正让两家关系亲近的,是在温长风将温窈接回长安之时。
那时祝正和已寻到古籍,便与他们一同归京,不料路上突遇匪寇,混乱中是祝正和舍命相救,才保住了温长风父女的命。
如此两家之间越发亲厚,祝正和因寻回古籍有功升为太史丞,温窈与祝清衡的“娃娃亲”便是在祝正和与温长风酒过三巡时第一次被提及。
可惜后来……
温窈长睫轻颤,有意忽略那段记忆。
自那之后,直到两人成婚前,祝清衡仿佛都无法确定温窈的心意,只能卑微地乞求能够抱一抱她,就像眼下这般。
“窈窈,”似是察觉到她出神,祝清衡捧起她的脸,眸色在暖黄的烛光下十分温柔,声音如同浸了酒般醉人,“你是爱我的,对吗?”
温窈覆住他的手背,还未说话男人已俯下身吻住她的唇。
“如果你能放下过去……窈窈……”迷蒙间,男人喘息着回答了那日马车上温窈的问题。
这是三年来他第一次恳求。
“为我生个孩子吧。”
……
“少夫人,”徐嬷嬷照例送来汤药,只是这次还送来了些别的,“夫人说,您要回娘家总不能空着手,这些是夫人从府里库房特地选的,您带上吧。”
“劳烦徐嬷嬷替我谢过母亲。”
自上次温窈说过那番话后,徐嬷嬷虽表面看着别无两样,但谁都瞧得出她看青云院的人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偏偏祝清衡整颗心都歪在这位少夫人身上,就是臧翡都因此吃过瘪,徐嬷嬷更不想惹火上身。
温窈命琉锦提前给丞相府送了拜帖,掐着时间动身。
“姑娘,”如今上了马车,驾车的人是琉锦,里外都是自己人,哪怕温窈已成婚三年,琉银还是习惯唤温窈闺阁时的称呼,“您吩咐的事已办妥了。”
温窈颔首,“谨慎些,莫要暴露身份便是。”
琉银听话地点头,脸上看着却有些欲言又止。
温窈余光见她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心道她真是从小到大心思都写在脸上,索性直接问她,“怎么愁眉苦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