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弑故(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暮色沉沉,皇城角楼的飞檐在落日余晖中投下斜长的影子。

裴霄雪拾级而上,素白衣袍被晚风掀起一角,衣摆处的银线暗纹如水波流动。他脚步很轻,几乎与风声融为一体,可当他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背对着他的萧景琰却忽然开口:

“静臣来了。”

皇帝的声音很淡,听不出情绪。他站在城墙边,手指搭在斑驳的箭垛上,指节微微泛白,像是用了力。

裴霄雪无声地走到他身后三步处,站定。从这个角度,他能看见萧景琰的侧脸,也能顺着他的目光,望向远处宫阙连绵的轮廓。

“是。”他应了一声,语气平静,仿佛只是回应一句再寻常不过的问候。

两人一时无话。

暮色愈沉,天际最后一缕金光斜斜地映在琉璃瓦上,垂阳殿的殿顶在远处熠熠生辉。

萧景琰忽然抬手,指向那个方向:“从这里,能看到垂阳殿的琉璃顶。”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罕见的松弛,甚至称得上温和。裴霄雪微微一怔,目光顺着他的指尖。

暮色中的宫殿亮起了宫灯。萧景琰看向那片暖黄的光晕,片刻后,轻声道:“垂阳殿偏殿,便是当年先生教我读书的地方。”

裴霄雪呼吸因着这个陌生的称呼轻微地一滞。他当然记得那个逼仄的偏殿——成和二年的冬天格外冷,年轻的翰林修撰总在酉时三刻偶然路过那里,而无人问津的前朝皇子永远裹着半旧的棉袍,在结霜的窗棂下临摹他昨日留下的字帖。

“臣记得。”他声音平稳得像在陈述史书,“皇考曾在此处考校殿下《韩非子》。”

——他在提醒他。

君臣有别,旧事不可追。

萧景琰闻言,唇角极轻地扯了一下,像是自嘲,又像是某种无声的应答。他收回手,重新搭回箭垛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石砖的纹路,未竟之言消解在风里:“……是啊。”

短暂的沉默后,萧景琰再度开口,声音已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冷肃:“都准备好了?”

裴霄雪垂眸:“是。”

他顿了顿,似有迟疑:“陛下,秋狝在即,又在筹备互市开展,是否……”

“大庭广众之下,才叫天意难违。”萧景琰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他的手指在箭垛上轻轻一叩,发出一声沉闷的响,“静臣,此事不会有任何疑议。”

萧景琰的声音很淡,却像一道无形的旨意,沉沉压在暮色里。

裴霄雪静了一瞬,低头道:“臣明白了。”

风声掠过城楼,吹动皇帝的衣摆。萧景琰侧眸看他一眼,忽然问:“怕了?”

语气不似质问,倒像是某种试探,又或者……安抚。

裴霄雪闻言,唇角微抬,竟低低笑了一声。他抬眸,眼底映着远处宫殿楼台的灯火,明明灭灭,却无半分犹疑。

“怕?”他轻声重复,而后摇头,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

“臣永远是陛下最锋利的刀。”

萧景琰定定看他片刻,终于收回目光,望向远处。夜风拂过,吹散了他唇边一丝极淡的、几不可察的弧度。

肃王府的夜宴灯火通明,金丝楠木的厅柱上缠满红绸,西域进贡的葡萄酒在琉璃盏中泛着暗红的光。萧景桓高坐主位,一袭玄色织金蟒袍衬得他意气风发,举杯时腕间的镀金护甲碰出清脆声响。

“今日不醉不归!”他大笑,饮尽杯中酒。

席间觥筹交错,蓝缨正舞剑助兴,剑锋掠过时斩落满堂彩。蓝逸坐在兄长身侧,含笑看着妹妹,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着节拍。

萧景琰执玉樽缓步至主座前,冕旒垂下的玉珠遮住了他眼底的幽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