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网络(第2页)
店铺已然扩建,占据了相连的三间门面。原本朴素的招牌换成了黑底金字的匾额,由城中一位致仕的老翰林亲笔题写,笔力遒劲,自带一股不容小觑的深厚功力。
店面装饰一新,临街的橱窗陈列着最新款的“金箔牡丹”香皂和“凝玉沉香”面脂,在日光下流转着温润诱人的光泽。
店内划分出雅致的体验区,铺设着西域来的织花地毯,摆放着胡凳和凭几,若有贵客,便有训练有素面容姣好的侍女上前,用小巧的银盘奉上试用的香膏脂粉,轻声细语地讲解功效。
这里不再是单纯的售货之地,而成了一处小小的名利场展示窗。每日车马盈门,不仅有各府的女眷管事,甚至还有一些附庸风雅的文人清客,在此流连忘返。
“叶郎君”的名声,随着叶氏净坊的诸多产品,早已越过长安的坊墙,沿着漕河与驿路,远播江南水乡,甚至通过驼铃悠扬的商队,传到了西域诸国。
求购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叶长安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此。利用盲盒系统偶尔开出的超越时代的技术碎片和自身超越千年的商业嗅觉,她悄然扩张着商业版图。
在西市另一隅,一家名为“霓裳阁”的成衣铺悄然开业。店内衣裙的色彩格外鲜艳别致,茜红、郁金、天水碧……色泽纯正,久洗不褪。这得益于叶长安开盲盒得到的“植物染色强化技术”,使得寻常染料能呈现出惊人效果。款式也略新于时俗,更显身段风流,很快成为长安时尚男女的新宠。
隔了几条街,一家“甘味坊”甜品铺更是门庭若市。柜台里陈列的糖霜、冰糖,质地细腻洁白,远胜市面上的黄褐粗糖。更有各种造型别致的果脯、蜜饯,甚至还有一种名为“雪酥山”的冰品,在炎炎夏日引得人们排起长队。这自然是“现代简易制糖提纯技术”和“基础冷链构思”的功劳。
“叶郎君”俨然已成为西市新晋的首富人物。然而,这位富商却异常低调,深居简出,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愈发显得神秘莫测。
外人只道叶氏生意兴隆,却不知那终日飘散着淡雅香气的店铺后院,另有一番天地。
穿过忙碌的作坊和晾晒着花草的庭院,最深处有一间看似普通的书房。但推开书房中靠墙的一排书架,挪开一个不起眼的花瓶触发机关,便会露出一道向下的狭窄阶梯。
阶梯之下,是一间精心改建的密室。四壁皆是书架,却并非摆放四书五经,而是一卷卷标着特殊符号的卷宗。空气中弥漫着笔墨纸张以及一丝用于防虫的奇异药草气味。
这里是“狐商”叶长安的真正核心——情报处理中枢。
密室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柏木桌案,上面摊放着数张写满符号的纸笺、一幅粗略的长安城坊图以及一些只有叶长安自己能看懂的表格。一盏改进过的油灯将桌案照得雪亮,与周遭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
叶长安建立了一套更为完善的密码系统,源自现代的简写、代号和数字密码理念,混杂着只有她和少数核心成员才懂的暗语。
信息的传递渠道也愈发多样:或是通过购买特定商品时夹带的字条,或是在约定好的茶馆墙壁上用石灰画下的不起眼记号,或是夜间悄然飞入后院、腿上绑着细竹管的信鸽……
她的情报网络,如同无形的蛛网,以叶氏净坊为中心,悄然蔓延至长安的每一个角落。
市井流言、物价波动、官员们的雅好癖性、各家后宅的传闻琐事……甚至是部分中低层官员酒后失言透露的朝堂动向、宫廷采办透露的些许风声,都被这张网捕捉、筛选,最终汇入这间地下密室,整理归档。
在那此起彼伏的灯笼映照下,一些穿着幂篱、遮住面容的身影,会在深夜敲响叶氏净坊的后门;一些看似普通的马车,会停在附近巷口,由仆人下来,递上一封没有署名的、装着金铤或银饼的信函,和一张写满问题的纸条。
叶长安定下的规矩很严,收费极高,但给出的消息往往精准致命。
于是,“狐商”在长安特定的圈子里——如失意的官员、窥伺对手的巨贾、寻找政敌破绽的权贵门人之间名声越来越响,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隐秘力量。
在这片属于男人的权谋战场上,无人知晓,搅动风云的“狐商”,竟是一个来自千年之后的女儿身。
阿史那弥真也已不再是那个仅凭勇力、需要叶长安庇护的掖庭洗衣婢。她独特的异域容貌和流利的突厥语、胡语,成了无价的优势。叶长安将与西市胡商的事务逐步交给了她。
弥真仿佛天生就适合游走于阴影与利益的交界处。她以叶夫人的身份,周旋于各色胡商之间,洽谈货物进出,同时也用鹰一般锐利的目光和草原人的直觉,捕捉着他们谈话中关于西域、吐蕃、回纥乃至更遥远大食帝国的信息:部落间的矛盾、商路的变动、军队的调动传闻……
她开始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不仅是叶长安的助手,更是一个拥有独立力量和目标的盟友。
然而,长安城从来不是风平浪静之所。
“狐商”的崛起,不可避免地触动了多方势力的神经。
李沄,或者说如今的忠王李玙,通过“影”,依旧是叶长安最大的情报买主和资金支持者。双方的合作日益加深,叶长安提供的信息数次助李沄在诡谲的朝局中避开暗箭。
但叶长安始终保持着警惕,她刻意将来自李沄的任务与其他情报业务分开处理,并暗中保留了一些可能对李沄不利却对她自身有用的信息。
因为她深知与虎谋皮的危险,绝不愿成为任何人的附庸或可以随意舍弃的棋子。
裴行昭,那位清冷严正的大理寺评事,始终没有放下对叶氏净坊的怀疑。他凭借职业的敏锐,隐约察觉到西市这片繁华之下涌动的暗流似乎与这家店铺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
他手下的差役回报,常有形迹可疑之人出入叶氏净坊周边。他甚至查到,“叶郎君”的户籍路引似乎经不起推敲。
然而,每当他试图深入调查时,总会遇到无形的阻力——或是来自上官的模糊暗示,或是证据链的莫名中断。他只能按兵不动,将疑虑压在心底,布控却更加严密,像一名最有耐心的猎人,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的那一刻。
除此之外,太子李瑛的门人、李林甫的党羽、乃至各地设置在长安的眼线,都或明或暗地试图接触、收买或打压这个新崛起的“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