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屋檐下的晨昏(第2页)
“没事儿阿姨,我付跑腿费!”江昭冲江叙眨眨眼。
江叙低下头,用筷子拨弄着碗里的米饭,没有接话。他不喜欢这种过于熟稔的玩笑,尤其是来自一个才认识不到二十四小时的人。
江叔叔出来打圆场:“行了,自己想吃就跑快点儿。小叙,别理他。”
江昭嘿嘿笑了两声,也不在意,转头又跟江叔叔讨论起下午要不要一起去买个新的篮球。
午饭后,江叔叔果然带着江昭出门了。家里重新安静下来。母亲在厨房收拾,哼着歌,心情似乎很好。
江叙回到房间,终于获得了完整的、不被打扰的下午。他高效地完成了计划表上的每一项任务,心情逐渐平复。
傍晚,父子俩回来了,江昭拍着新篮球,嘴里模仿着NBA解说员的腔调,气氛热烈。晚餐依旧在一种江昭主导的热闹和江叙保持的沉默中度过。
接下来的两天,模式大致固定下来。
江昭总是清晨就离开家去训练,中午满头大汗地回来,下午有时出去,有时会窝在自己房间里打游戏——戴着耳机,但激动时还是会忍不住跺脚或者低呼,声音能隐约传到隔壁。晚上则是在餐桌上话最多的那个。
江叙则维持着自己的节奏:早起、看书、学习、整理房间、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他尽量避免和江昭产生不必要的交集,大多数时候都待在自己房间里。
两人就像在同一屋檐下运行的两条平行线,作息和兴趣几乎没有重叠的地方。
但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摩擦和交集不可避免。
比如共用的卫生间。
江叙习惯用完洗手台后,立刻用毛巾将溅上的水渍擦得干干净净,洗漱用品严格按照高矮顺序排列。而江昭则总是留下满台面的水渍,牙膏帽经常不盖,洗面奶随意倒放着。
第一次看到这一幕时,江叙站在门口,眉头皱得很紧。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走过去,默默地拿出自己的毛巾,将台面擦干,将牙膏帽拧好,将洗面奶瓶子摆正。
后来几次,他发现情况依旧。江昭似乎根本注意不到这些细节。
江叙的沉默逐渐变成一种无声的抗议。他依旧会收拾,但动作显得有些僵硬。他考虑过告诉母亲,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这显得太小题大做。
直到第三天早上,江叙进去洗漱时,发现台面意外地干燥,虽然物品摆放依旧不算整齐,但至少没有乱放,牙膏帽也盖上了。
他愣了一下。
中午江昭训练回来,洗完澡后,江叙特意留意了一下。水渍依然有,但比之前少了很多,物品也勉强放在了该放的位置。
他什么都没说,江昭也什么都没说。
另一个交集点是冰箱里的饮料。
江叙只喝矿泉水和纯牛奶。江昭则买了一大堆五颜六色的运动饮料和碳酸饮料,塞满了冰箱的一格。
第二天,江叙发现自己的矿泉水瓶被挤到了角落,而中间最顺手的位置被几瓶蓝色的运动饮料占据了。他默默地把自己的水拿出来,喝掉,空瓶扔掉,没有补充新的进去。
又过了一天,他打开冰箱,发现他那格空出来的地方,又被两瓶新的运动饮料占据了。
那天晚上,江叙下楼倒水,正好碰到江昭在厨房开冰箱拿饮料。
“哥,喝水啊?”江昭看到他,晃了晃手里的蓝色瓶子,“尝尝这个不?补充电解质的,训练喝特带劲。”
“不用,谢谢。”江叙拿出自己的水杯,接饮水机的热水。
“哦。”江昭挠挠头,靠在冰箱门上看着他,“那个……冰箱地方是不是不够用?我东西好像有点多,占你地方了?”
江叙接水的动作没有停,热水注入杯中,升起氤氲的白气。“没关系。”他说,声音隔着一层水汽,听不出情绪。
“哦,”江昭又应了一声,拧开瓶盖灌了几口饮料,“那行……我明天整理一下。”
第二天,江叙打开冰箱,发现他那格恢复了原样,角落里整齐地码着几瓶矿泉水。江昭的那些饮料被归拢到了旁边一格,虽然依旧拥挤,但界限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