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家宴(第2页)
南南在美国待了几个星期,加上杨昭之前的启蒙,基本上沟通没问题,很快跟医生护士们打成一片。
杨昭招呼着大家到院子里坐,凉菜和酱肉已经切好,杨昭和南南教大家怎么用筷子,跟大家一一解释都是什么菜,属于中国的什么菜系。大家一尝,就被色香味俱全的中国味道深深吸引了,赞不绝口。
陈铭生还在厨房里忙碌着,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热菜一炒,煮好饺子就加入了大家的行列。
远远地就听到院子里一片称赞,就着耳机里有些机械的女生,陈铭生听出来是大家对他厨艺的称赞。
“鸡肉也太好吃了,我喜欢这种麻辣咸鲜的口感。”
“饺子的面皮很筋道啊。”
“排骨还可以这么做吗?也好好吃了。”
等陈铭生落座,客人们开始给他敬酒,开始他一直推脱,可是医院的医生护士盛情难却,他就打开了易拉罐,跟大家一起喝啤酒。
餐坐上,突然听懂了英语,听到了大家的夸赞,他有些不好意思,一直红着脸,他脑海中回忆着杨昭说的话,不能说“no”,要说“thankyou”。
小护士们终于适应了手中的筷子,开始大快朵颐,餐桌上的美食,大家都喜欢,照顾陈铭生最长时间的护士开口:“陈,怪不得你最开始吃不下饭呢,原来在中国,你们天天都吃这么好吃的东西,难怪对我们的牛排和三明治不感兴趣。那时候一挂一天的营养液,要是我从小吃这些长大的,我也不吃,我也挂营养液。”
大家都笑了,大家三言两句的让陈铭生留在美国开餐馆,最好把医院的食堂承包下来,生意保准好。
午餐中,陈铭生听着大家嘻嘻哈哈,他一边听着,一直边烤羊排,然后把羊排按照羊肋骨的走向,切成一根一根的小条。
史密斯大夫笑得眼睛迷城一条缝,他拍了拍陈铭生的肩膀:“陈,你快自己吃一点吧,别忙着招呼我们了。”
陈铭生笑了:“你们照顾我那么长时间,也该轮到我表现表现了。”
陈铭生说完,史密斯大夫的眼睛里溢出了温柔,那种眼神,是经历过很多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平静和安宁,他慢慢地跟大家说起故事。
“十年前,我第一次拿到陈的病例,我最初的印象是,这个病人不能接,之前我救治过很多中毒的患者,也有很多伤到了神经,像陈中毒剂量这么大的,预后不是特别好,很多救不过来,还有少部分有严重的后遗症,基本上生活没办法自理。讲实话,我怕惹上医疗官司,尤其是这种跨国过来看病的,付出的成本太大,期望值就高,万一结果不好……”
杨昭静静地听着史密斯大夫分享旧事,她举杯,轻轻地跟史密斯大夫手中的玻璃杯一碰,然后喝杯中的红酒。
史密斯大夫继续说:“陈,现在看到你们一家人在一起,也有了孩子,真好。现在这个情况,我开始都不敢想。记得你第一天刚过来,就心脏骤停。”
陈铭生一边往羊排上撒调料,一边说:“可能……我心脏累了,想停下来歇歇。”
“哪有心脏停下来歇歇的,给我们吓得够呛,我当时想,坏了,这才刚来。后来,又怕心衰。等脱离了生命危险,就停滞不前了,用各种仪器维持着生命体征,一点起色都没有,连我都没信心了。可是,慢慢接触下来,是杨给我信心。这个小姑娘,很坚强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试试看,我们试一试。’她是一个勤奋的病人家属,小姑娘外冷内热,看过的医疗文献,不亚于我,小一年的时间自己都快成半个医生了。可能是她的诚信感动了上帝,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史密斯大夫清晰的记得十年前的那个夏天,陈铭生转过来几个星期,一个普通的傍晚,史密斯大夫下班的时候,路过医院停车场边上的咖啡馆,看到杨昭坐在咖啡馆门口看医疗文献,手边上还放了一杯浓浓的冰美式。
杨昭看到史密斯医生,站起身,点头微笑。
“杨,这个点还喝咖啡吗?”
杨昭笑了:“晚上要照顾病人,精神好一点。”
史密斯医生听了,想到白天查房,陈铭生的情况,有些沮丧:“陈……晚上还是休息不好吗?”
“白天还是昏昏沉沉的,晚上神经痛会很明显,经常疼醒,加上抽搐、残肢的肌肉痉挛……一个多小时会醒一次。”
史密斯大夫听到,心理咯噔一下,感觉嗓子里像是堵着东西,他说不出话。
杨昭看到,却先笑了:“已经有很大进步了,脱离生命危险,摘了氧气面罩,止疼药也减少了剂量,治疗是很有效的。”
史密斯大夫坐下来,杨昭看到,马上给史密斯大夫点了一杯果汁。
等杨昭坐定,史密斯大夫看着杨昭的眼睛:“杨,如果恢复的情况不是那么好,我是说如果……你们会很失落吗?毕竟,到美国治疗,代价很大,花费也不小。”
杨昭笑了,她摇了摇头,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不会失落。”然后她拿起咖啡杯,喝了一大口咖啡,“我给您讲个故事吧,我认识陈铭生的时候,其实他刚刚截肢不久,离开了他喜欢的警察岗位,一个人飘到我生活的城市。那时候,我去他家找他,一个腿脚不方便的人,住在没有电梯的五楼,房子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可是,当我走进那个没铺地板的小屋子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活的很昂扬,井井有条的屋子还有他身上淡淡的肥皂香,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是野蛮生长。所以,他不管在哪,怎么样,只要他想,他都都会过好这一生。哪怕是破烂的,残缺的,他不会在乎。所以,史密斯大夫,我们怎么会失落呢?能活着,本来就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