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第1页)
璎璎抚着胸口,脸色依旧发白,眼神里满是惊疑不定,身体还在微微发颤。李祈安见状,连忙伸手扶着她的胳膊,将她引到椅子旁坐下,随后转身走到桌边,拿起茶壶倒了一杯饮品递过来。
璎璎以为是茶水,也顾不上多想,端起来便喝了一口,可入口的滋味却与茶水截然不同,带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她不由得一愣,抬头看向李祈安,眼里满是疑惑。
“这是安神汤,提前备下的。”李祈安轻声解释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关切。
璎璎这才明白过来,又接连喝了好几口,温热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一股暖意渐渐在体内散开,直到觉得三魂七魄都归位了,心里的慌乱才稍稍平复了些。她放下杯子,奇怪地问道:“这灯究竟是什么?和元宵那夜我看见的完全不同!”
李祈安却道:“你不要看画,看看灯的骨架和轮廓。”
璎璎咬了咬唇,鼓起勇气再次向灯看去,这一次她刻意忽略了那狰狞的画像,专注地打量着灯的整体形态。片刻后,她惊道:“除了画像不同,其他地方竟是一模一样的”
叶守礼也凑近仔细观察了一番,随后抬头看向李祈安,同样疑惑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何画像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花厅内再次陷入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盏神秘的灯上,等待着李祈安的解答。窗外的风似乎也停了,连廊下的风铃都没了声响,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诡异的气息。
李祈安缓缓吁出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沉声道:“我特意去请教了城中所有经营文房四宝的掌柜,总算摸清了这灯的门道,灯上那九面画像,用的是极特殊的颜料。”
他抬眼看向两人,目光里带着探究,“这种颜料暴露在空气里,会随着时辰流转慢慢褪淡。也就是说,这灯是分两层画成的,先用寻常颜料绘了底画,再以这种特殊颜料在上面加画美人图。等表层的美人像渐渐消散,底下那幅可怖的画面便露了出来。”
叶守礼沉吟道:“竟要费这许多心思?单是这双层作画的功夫,便不是寻常匠人能做到的。”
李祈安颔首,语气添了几分凝重:“可不是。更让人起疑的是,这般奇特的颜料,饶州城里的铺子根本没有货源。掌柜们都说,怕是得去长安、洛阳那样的京华大城,花上重金才能购得。”
璎璎捧着温热的茶盏,指尖微微发颤,诧异道:“长安?洛阳?那些地方的人物非富即贵,可潘潘不过是饶州城里一个寻常娘子,性子温婉得很,又怎会招惹到那等人物?”
“正是这话。”李祈安眉头微蹙,“此事怕是远比我们想的复杂,幕后之人,恐怕并非与潘家有什么深仇大恨。”
“这话怎么说?”璎璎与叶守礼异口同声地追问,目光里满是不解。花厅内的光线仿佛暗了几分,那盏静静搁在桌上的灯笼,在阴影里透着说不出的诡异。
“你们看,”李祈安小心翼翼地捧过那灯,指尖避开狰狞的画像,缓缓转动着灯笼,让九面画像都清晰地呈现在两人眼前,“这画不是单纯的可怖,是有来源的。”
“什么来源?”璎璎依旧不敢直视那灯,眼神下意识地避开,声音里带着几分怯意问道。
李祈安的声音低沉而严肃:“这是檀林皇后九相图!”
“什么?”璎璎闻所未闻,不由得抬起头,尽管目光还是有些闪躲,却难掩脸上的诧异,“九相图是什么?从未听过有这样的图。”
叶守礼也凑近了些,仔细端详着灯上的画像,眉头紧锁:“我似乎在哪见过相关记载,却记不太清了,五郎,这檀林皇后九相图究竟所指为何?”
李祈安放下灯笼,目光沉沉:“这九相图,描绘的是人身死后九种不同阶段的样貌,传闻是东瀛的一位王后,名为檀林所创,她死后,让画师把她身躯从腐化到彻底变成白骨的过程画了下来,本是用于警醒世人世事无常,可被这般用在灯上,就显得格外诡异了。”
璎璎听得心头一跳,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披风:“用这个来做灯画,未免也太瘆人了,幕后之人到底想做什么?”
叶守礼凝视着这诡异的灯,目光在每一面画像上流转,眉头微蹙着问道:“九相分别是哪九相?”
李祈安伸手轻轻转动着九相灯,声音低沉而清晰地答道:“
一、新死相--死时尚如春天盛开的花朵,艳丽芬芳;
二、肪胀相--死后七日尸体日渐腐烂而膨胀,外表失去光泽;
三、血涂相--表皮坏死,脓血流出,尸臭弥漫空气中,□□的不净开始浮现;
四、肪乱相--生前是美人,死后成了蛆蝇聚集的腐肉,原型已不复见;
五、啖食相--野地乌鸦、狗、狼争相竞食腐肉,人间的欲望只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