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040(第9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节选修课总共90分钟,中间有大约10分钟的休息时间。

作为自己转正后的第一节课,烟惜祯准备十分充足,教案写的密密麻麻。

‘恰好’学校安排的选题当中,包含这届维纳奖获奖作品赏析。

烟惜祯为了让自己显得游刃有余,选择舒适圈的舒适圈——《囚野》。

即使选择自己的作品作为课题,烟惜祯依然不敢马虎。

艺术是相通的,美术领域与文学高度类似。

假如让散文作者回答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题,恐怕会非常灾难。

同理,让作者本人分析自己的画作,大概率比不上那些专业的评审。

正式授课前,烟惜祯特意抽出两天时间,浏览网上对《囚野》的评价。

按照时间分类,《囚野》风评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去年刚刚获得国家金奖时,对《囚野》的讨论主要分布在国内跟美术沾边的圈子,大部分都在称赞未来可期。

后来热度渐渐消退,《囚野》沉寂半年之久后,以为方丹青抄袭风波再次被送上风口浪尖。

那次舆论传播太广,导致烟惜祯的名字跟‘抄袭’捆绑。即使澄清了,脏水还是一时半会洗不脱。

网上对于《囚野》的评论,也变得毁誉参半。有人称赞它是一副佳作,有人辱骂毫无见解!

两波意见不同的人相撞,竟然吵得不可开交,仿佛娱乐圈明星的黑与粉。

互联网没有记忆,抄袭风波也很快过去,《囚野》热度逐渐恢复平稳。

如果在这里停止,《囚野》大概会成为一副颇受争议的佳作,热度因为流量而起。

直到维纳奖公布,《囚野》力压一众作品拿到年度金奖。

哗然之后,世界各地的权威人士纷纷冒出来,将目光投向《囚野》。

流量为王的时代,各行各业难免被热度裹挟。

纵然如此,总有一些人能够精心沉淀,保持自我,跳脱名利和舆论看待《囚野》,分析这幅画的利弊。

甚至有国际知名大师,为此特意给烟惜祯寄信,讲解自己对《囚野》的看法。

烟惜祯收获颇丰,总结之后,全部融入这节课当众。

“……综上,对于《囚野》这幅作品的结构就到这里。如果同学们还有意见或者想要交流的部分,可以课下跟我沟通。”

烟惜祯认认真真讲完最后的陈词,宣布道,“下课。”

众所周知,大学氛围和中学不同,学生能够保持上课睡觉不打呼噜,已经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

别说选修课,就连专业课的老师下课后,也很难见到老师。

当代获奖作品艺术解构只是一门学分占比不高的选修课,正式上课前,许多专业课老师对烟惜祯表示羡慕。

每周只需要上一节课,还没有考试挂科的KPI,约等于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安排。

烟惜祯

原本也觉得如此,哪知道刚下课,就被热情的同学团团围住,叽叽喳喳问个没完。

其中大部分原因,是想找机会跟烟惜祯说说话。

但也不乏有很多同学,听完刚才那节课的内容,当真想要跟这位明星教师讨论艺术。

烟惜祯选择成为老师,当然有教书育人的想法,很愿意提携学校的后辈们,对于提问的同学来者不拒。

原本她的课安排在下午第一节,按道理四点就能下班。

结果因为同学们太热情,拖到五点多,烟惜祯才终于抽身。

此刻,烟惜祯还不知道。

刚才上课期间,有个同学偷偷开直播,给没有抢到课的同学们炫耀。

许多手速慢的同学,纷纷点进直播间围观,访问人数越来越多。

那个同学见状,索性开了个某某会议,让大家体会上网课的感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