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1页)
这次糊弄过去,下次可能未必。柳应悬若有所思,又听见杨意迟折返的脚步声。柳应悬抬起头,看见杨意迟双手捧着瓷碗,站在屋檐下,光倾泻在他日渐挺拔英俊的身上。
“怎么了?”
“哥,你能不能帮我开一下家长会?”
*
柳应悬觉得自己不是去开家长会,而是去开表彰会。
他按照杨意迟告诉他的位置,坐到他的座位上,面前摆放着一叠整整齐齐的试卷。柳应悬依次看过去,杨意迟几乎每门功课都接近满分,连同桌的妈妈都忍不住投来目光,随后陷入呆滞。
“我弟弟。”柳应悬清了清嗓子,忽然说,“天才。”
同桌妈妈:“……”
别人家的孩子当然是会羡慕的,但是天才还真的羡慕不来了。同桌妈妈很快释然,自然地和柳应悬攀谈起来。两人聊了一会儿,进入到各科老师的发言时间,杨意迟的名字出现频率极高,全都是表扬。柳应悬越听越乐,笑得眼睛都弯起来。
他忽然想到自己的高中,那时候他的家长会每回都是拜托林凤仪的妈妈顺便听一下,后来林凤仪的妈妈开玩笑地说不想再听,一旦挨骂要挨两次。
柳应悬当时和林凤仪笑得捶墙,但再之后,柳应悬也说不清为什么,又偷偷地回到教室门外。空无一人的教室,前不久坐满了学生家长,而柳应悬的座位,始终只有他自己。
*
杨意迟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看书。他一直等到家长会结束,远远地看见柳应悬走出来,又被张老师叫住了一会儿。
杨意迟站在窗前,他听不见柳应悬和张老师在说什么,只是看见两人的脸上都挂着笑。杨意迟的额头抵在玻璃上,柳应悬的身影在他的眼里像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随后,他转身抓住包飞奔出去。
等他跑过去,柳应悬已经去车棚找他的摩托车了。杨意迟看见他的背影,微微喘气,喊道:“哥!”
柳应悬闻声回过头,然后对他招了招手,说道:“还以为你回去了。”
“没。”杨意迟把单车推出来,“等你一起。”
“小迟,你太厉害了。”柳应悬说,“老师说你能考首都大学,最好的大学。”
六月傍晚的天穹像一块画布,海水般湛蓝的底色中,被夕阳染红的云彩不断地与之交融。柳应悬和杨意迟是第一次一起回家。
天空辽阔,太阳一点点地沉下去了,眼前起伏的山峦顶端,飘浮着一点残云,像是一缕奇异的光带。柳应悬的摩托比杨意迟的单车快许多,杨意迟拼命地骑,有时候柳应悬就在前面等他。
一年之前,杨意迟绝对想不到自己可以拥有这么简单的幸福。
风不断地吹过他的身畔,一个眨眼,杨意迟发现柳应悬没有在前面等他了。他加速往前骑了一段,到了柳家门口,看见院门外停了一辆黑色SUV。
杨意迟停在原地,看见从那辆黑色SUV上走下来一个穿着衬衫的中年男人,他用一种说不出的眼神望着柳应悬,说道:“小悬?你都长这么大了。”
柳应悬好半天没说话,他打量中年男人的面孔,声音带着狐疑:“二……叔?”
第14章叔侄
柳建安是在柳应悬出生后离家的。二十年前,西陵村只会更加落后和封闭,年轻的柳建安不甘一直在这里过着单调的生活,带着拼拼凑凑的一点钱,坐晃晃悠悠的绿皮火车,南下去做生意。
当时在西陵村,还有其他几个不安分的年轻人,也和柳建安有同样的想法。刚开始,这些出去的人会陆陆续续寄信,但很快,他们与老家的联系也在距离和时间的洪流中慢慢中断了。
柳应悬年纪太小,长大一些后只是听父亲说过二叔,家中倒是留了不少老照片。父亲是长子,有两个弟弟。三叔去世得早,没能成年。二叔则早早离家,柳应悬也没有和他真正相处过。
如果不是二叔的长相和记忆中的父亲有点相似,柳应悬今天几乎不敢认。
柳应悬在厨房,一边简单弄几道下酒菜,一边把家里剩下的酒都拿出来。晚饭他们吃得很随意,柳应悬没尝出什么味儿,还沉浸在这种突如其来的震惊中。
厨房柔和的灯光洒在柳应悬的头顶,杨意迟沉默地走进来,打断柳应悬的思考。
“小迟。”柳应悬对他笑,“还要吃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