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5章 刘张重逢(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若非大旱当前,实乃盛世景象……”

张淮深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忍不住感叹朝廷能在大旱之下,将百姓庇护的如此太平。

在他看来,百姓能吃饱饭不被饿死,又有衣鞋穿戴,便已经是盛世景象了。

不过在刘继隆的标准下,如今还远远称不上盛世。

“若说如今为盛世则太早,若能治天下十载而为治世,某便心满意足了。”

刘继隆举杯饮下杯中米酒,随后拉着张淮深坐下,一边吃一边聊。

这种无视礼法的景象,自然是被起居注郎记载了下来,但刘继隆并不在意。

做人总要豁达些,如果为了留个好名声就事事顺着百官的心意,那他这个皇帝也不过是百官的傀儡罢了。

酒过三巡,刘继隆与张淮深聊得越来越深入,时不时还发出爽朗的笑声与拍案叫绝的声音。

鸿胪寺与太常寺的官员见状,随即令宫廷乐师与宫女纷纷入殿。

随着鼓乐作响,身着锦靴、胡帽及红紫窄袖罗衫的女舞者开始成群走入集仙殿内,那种青春洋溢的气息,令在场群臣纷纷停下手中举动,目光直勾勾看着这群容貌俏丽的宫廷舞女。

“舞拓枝吗?”

张淮深看向那群宫女,忍不住抚须笑了起来,刘继隆也顺着他目光看去,果然见到数十名十五六岁的宫女在鼓声下舞拓枝舞。

拓枝舞是唐代健舞类乐舞,源于西域石国,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后发展出软舞类的屈柘枝。

这种舞蹈本来是独舞,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衍生出双人舞、多人舞和藏于莲花中出场的儿童舞,流行于大唐诸道。

大唐的宫廷舞乐种类繁多,刘继隆虽然也喜欢看宫女舞蹈,享受青春洋溢的味道,但如今还不是享乐的时候。

他将敬翔召来,在其耳边耳语几声,随后便见敬翔面露诧异,点头后离开此处,找到了太常寺卿。

二人耳语片刻,太常寺卿不断颔首,随即找来了雅乐部的官员,吩咐几句后便见那官员离开。

由于群臣都在注视着宫女舞拓枝,故此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些场景,只有刘继隆和张淮深目光停留在上面。

“陛下这是准备改换舞乐?”

张淮深很快猜到了刘继隆的想法,刘继隆则笑着点头。

在二人交谈间,舞拓枝的鼓声结束,宫女们纷纷垂首含胸的向左右散开。

“咚…咚…咚……”

霎时间,原本的乐曲从轻快明朗变得急促,令人感受到了紧张。

“杀!杀!杀!”

六十余名穿戴扎甲的甲士戴着唐代彩绘兽首面具,或持盾与单刀,亦或双刀入殿。

在群臣的注视下,他们在殿内开始舞乐,刀盾时不时拍打,引得人精神一振,便是连酒意都吓退三分。

好在刘继隆与张淮深气定神闲的欣赏,不然群臣还以为有人作乱。

在群臣注视下,甲士们手持兵器,通过劈砍、格挡等程式化动作再现战场场景。

整支舞乐的舞蹈编排,严格遵循了周礼中“象功”的原则,每个动作对应特定战术含义。

女子长袖令人享受太平,可甲士舞乐却能更提醒群臣不要沉溺享乐,应该更注重王朝武风。

一曲舞乐结束,甲士们纷纷退出宫殿,而刘继隆则是拿着玉杯走上金台,对群臣开口道:

“今虽天下太平,然朕常居安思危,未尝暂忘数载前之乱象。”

“卿等固当享乐,然亦毋忘我中国四陲,寇敌环伺,虎视中原。”

“是故大汉唯当居安虑危,不可偃武修文……”

他话音落下,随即举杯示意,一饮而尽。

群臣见状,纷纷举杯饮尽杯中之酒,而刘继隆也继续看向了太常寺的官员。

太常寺官员心领神会,很快便安排了六十四名穿着紫色宽袖裙襦的宫女进入殿内,再奏舞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