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3 邻里相处之道(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七斤多重!乖乖隆地咚!阿拉屋里厢一年到头攒下的肉票加起来,也买不到这么多肉啊!”

“你看那颜色,暗红发亮,油光都沁出来了,肯定是上好的‘火踵’(火腿中段)!

老早辰光,只有大饭店里的大师傅才晓得挑!”

“闻闻这香味!正宗金华味道!隔着几条弄堂都闻得到!香煞人咯!”

“阳家明明真是……运道通天了!救个人都能救出这种泼天富贵,阳家祖坟冒青烟了!”

张秀英和李桂花听着这些议论,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十岁。

这条火腿,不仅仅是一大块肉,更是儿子(小叔子)本事、运道和人品的象征,是阳家在这石库门里彻底扬眉吐气、奠定地位的铁证!

但张秀英并非眼皮子浅、只知关起门吃独食的人。

多年的邻里相处,她深谙“花花轿子人抬人”的道理,尤其在刚刚“发达”、万众瞩目的时候。

她指挥着李桂花,郑重其事地拿来家里最锋利、平日舍不得用的那把厚背菜刀,又寻出一块洗刷得干干净净的旧砧板。

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亲自操刀,带着一种近乎庄严的仪式感,开始分割这份沉甸甸的“谢礼”。

刀刃沉稳地切入暗红色、紧实的火腿肉,发出轻微而悦耳的“沙沙”声,露出里面纹理分明、如同上好玛瑙般的玫红色瘦肉和晶莹剔透、玉石般的肥膘。

刹那间,一股更加浓郁、更加霸道的异香猛烈爆发,瞬间席卷了整个天井,引得围观众人喉头齐动。

“陈阿婆。”

张秀英利落地切下厚厚一片,足有半斤重,肥瘦相间,色泽诱人,用干净的草纸仔细包好,笑容满面地递给眼巴巴看着、满脸期待的陈阿婆:

“你拿着,回去蒸蒸,或者吊点鲜汤,味道老嗲的!给你屋里也添点油水!”

陈阿婆惊喜地接过,枯瘦的手都有些抖,连声道谢:“哦哟!秀英啊,这怎么好意思……太贵重了!太破费了!谢谢,太感谢了!”

“冯师母。”

张秀英目光转向一旁的蔺凤娇,又切下同样大小、品质极好的一块瘦肉偏多的部分,同样仔细包好,递过去:

“这块你也拿着。你家冯老师是读书人,有学问,阿拉屋里厢也跟着沾沾书香气,福气好。”

冯师母蔺凤娇连忙推辞,脸上带着真诚的不好意思:“秀英,不要这么客气,太破费了!我心领了!”

“拿着拿着!一点心意!”

张秀英不由分说塞到她手里,语气爽朗又带着不容推辞的亲热:

“都是老邻居了,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好物事大家尝尝鲜!我们明明有运道,也是托大家平日的福!”

两位邻居千恩万谢地收下,脸上的笑容真挚无比,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这半斤上好的金华火腿,在这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绝对是沉甸甸的人情。

接着,张秀英又切下更大、更方正的一大块,足有一斤多重,用更大张的油纸仔细包好,递给旁边的李桂花,声音温和了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