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30240(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去吧。”

永寿宫,所有人都在等着,弘书还没走到宫门口,守门的宫人就已经大声通报了。

“儿臣参见皇额娘。”

“快起来,快过来,快让额娘看看。”乌拉那拉氏拉着弘书不松手,将他胳膊和后背都摸了一遍,心疼道,“瘦多了,背上都能摸到骨头了。”

弘书露出白牙:“掉的是肥肉,其实长肌肉了。”他隆起肱二头肌,炫耀道,“额娘,你摸,是不是更粗更硬了?儿子现在能拉开五力弓了!”

然后小声蛐蛐:“阿玛才能拉开四力半呢。”

乌拉那拉氏的伤感一下被毁了大半,无奈的拍了他一下:“不许胡说。”

弘书嘿嘿偎在她身边:“额娘,你有没有想我?”

“多大了,不害臊。”乌拉那拉氏嗔了他一眼,“快和额娘说说这一路上过得怎么样。”

弘书当然是捡好的说,说木兰围场的美景,说太孙的悠闲,说去病城的热闹,说冠军湖的梦幻,说草原的辽阔,说……

乌拉那拉氏始终含笑听着,没有询问,只偶尔赞叹一两句。

弘书说完,意犹未尽的道:“额娘,等路修的更好些,到时候带你也去看看。”

乌拉那拉氏含笑答应。

母子俩此时谁也不去想,乌拉那拉氏的病还能撑几年。

乌拉那拉氏抚了抚他的背:“额娘也跟你说说京城的事。”

弘书在木兰围场捉的大雁送回来后,允祥就带着大雁和礼物前往岳府行了纳采礼,岳家回了岳湘亲手做的鞋袜、抹额、方巾等物。纳采当日,许多百姓围观,允祥和岳家分别散了铜钱给围观百姓,请大家沾喜气,这一事还上了《京城周报》的头条。

弘昼的嫡福晋给他添了个女儿,喜得他第二天上朝时摔了一跟头,被小报争相刊登,传为趣闻。

允祎因为胤禛让他干活,装病不干,从贝子降成了辅国公。

宁嫔武氏去世,死前晋为宁妃。

前直郡王允褆也没了,只照贝子治丧,其子弘昉得封镇国公。

“大伯也去世了?”弘书有些恍惚,允褆这一走,阿玛这一辈里,除了阿玛,如今最大竟是十叔允俄了。

他心脏一抽,今年雍正十二年,明年…就是雍正十三年了…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崩,年五十八。

乌拉那拉氏见他情绪突然低落下来,以为他是累了,就道:“除了这些,其他也没什么大事,不着急,你先回去休息吧。”

弘书需要一个人整理整理情绪,答应道:“好。”

回到毓庆宫,朱意远早已准备好洗澡水,弘书一边泡一边走神。

才搞清楚自己这辈子身份的时候,他目标明确,要把乾隆的皇位抢到手。那时候他面对阿玛,纯粹是面对NPC和工具人的心态,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刷好感度,让正大光明匾后面的圣旨写上自己的名字。

后来…后来…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变了,阿玛缺钱他想法子挣钱,阿玛中暑他搞清凉油,阿玛过生日他想方设法搞惊喜……就这么一步步、一步步沦陷了下去。

沦陷到现在,他不敢想阿玛要是死了他该怎么办,就像他不知道额娘要是去世了他该怎么办一样。

弘书将头埋在臂弯里,浴桶里的水加的太热了,他的眼睛又太冷,热气挂在他的睫毛上,凝成水珠落回水里。

就像这世间的一切,终究会尘归尘、土归土。

……

即便弘书万般不愿,充满晦气的雍正十三年还是来了。

新年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坏消息。

“你走后的第二个月,前去寻找樊守义的人就回来了。”胤禛拿出一叠文稿给他,“当时樊守义正病着,只说等养好病就入京,谁知年才过完,人就没了。这是他让人送来的手稿,说是记录了他那些年在欧罗巴的见闻,朕已经看过了,你拿去吧。”

又损失了一名人才,弘书失落的接过文稿,只见文稿封面写着大大的身见录三字。

花了几日时间,弘书将《身见录》看了一遍,樊守义在书中记录了他去过的南美洲圣萨尔瓦多、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和意大利罗马、维苏威火山、米兰、都灵、皮埃蒙特等地,以及这些地方的政治、建筑、风俗、风景,堪称这个时代的欧洲百科全书。

这样的著作,弘书不想它被埋没,叫来了弘暾和允禧:“堂兄,这本《身见录》尽快安排出版,序言我来写,规格就按照《三年科举五年模拟》来。”

弘暾惊讶地接过:“这是哪位大家的大作?”竟叫太子这般重视,还要亲自写序言,上一本有这个待遇的还是《聊斋志异》,但《聊斋志异》也没用上《三五》的规格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