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1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谢宜瑶道:“现在的他就算真的有想法,也未必能往着好的方向改。修堰之事,换做是十年前的他,肯定不会做。”

十年前的谢况刚坐稳皇位,不敢贸然行事,现在却很不同。

谢宜瑶回想着这十余年来的经历,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她放下图纸,聚精会神地沉吟了一会儿。

“说来,我总觉得燕国的态度实在有古怪之处。”

“什么意思?”

“燕王虽然年轻但体弱多病,然而现在的燕太子比谢容的年纪都要小。你说燕军行事如此谨慎,会不会和此有关?或许燕国内部出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

沈蕴芳若有所思:“要真是如此,那么对于寿阳,静观其变,等待时机趁虚而入,倒是个更好的法子。”

谢宜瑶颔首,转而又叹道:“可惜,有水攻计谋‘珠玉在前’,皇帝是不太可能会采用这个方法的。”

“哎。”

事情仿佛又陷入僵局。

谢宜瑶沉思许久,终于开了口:“倒不如,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长刀出鞘(九)“物是人非。”……

修堰的事吵了数月,官员间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坐观山虎斗的皇帝却仍没有改变想法的迹象。

在他的旨意下,已经有善于治水的官员前往淮河下游一带考察选址,具体工程的设计方案也初具雏形。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起初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见圣意难改,识时务地选择了倒戈。

他们总是擅长捕捉皇帝的想法的。

而崔晖卸官的事情,又就在本就不平静的朝堂之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崔晖年寿已高,他在前朝时就已经做了不小的官,又和谢况相识多年,更有从龙之功,无论公私,他们都算得上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楚国初建,崔晖担任尚书仆射,参与机要。尔后崔母去世,崔晖丁忧,但谢况没过多久就夺情起

复。而现在的崔晖,年过古稀也仍为皇帝近臣。

这些年来,崔晖曾数次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谢况都不允,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同意了。

有人说:崔公确实年岁已高,情有可原。

也有人说:崔侍中反对修堰,陛下这是在以儆效尤。

谢宜瑶觉得,两种理由都成立。

她掐着指头算了算,前世崔晖也就是没多久后去世的,他的病可能确实已经到了无法继续处理政务的地步。

而谢况对崔晖的疑心也是早有迹象,并非一天两天可以铸成的。

咸宁初年,崔晖曾担过公主傅一职,虽然和家丞家令需要这些真的去操心公主相关事务的人不同,但他至少名义上确实是谢宜瑶的老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