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一章 重典(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周后,联合国召开非正式圆桌会议。各国代表不再争论“理性边界”,而是分享各地新出现的“无意义仪式”:有人每日向空椅子鞠躬,说“谢谢你的缺席”;有人收集落叶拼成问号图案;有城市自发关闭所有广告屏,改为滚动显示空白页面,标题仅有一词:“待续”。

会议结束时,主持人提议为“尚未诞生的答案”默哀一分钟。全场肃立。

老妇人通过电视观看了直播。她关掉电源,走到门前,发现那株幽蓝的疑痕草已长高寸许,叶片上浮现出新文字:

>**“他正在路上,带着更多疑问。”**

她浇水,轻抚叶片,然后回到屋内,继续织毛衣。

又过了几个月,春天来临。岛上举办首届“发呆节”,人们聚集在海滩,不做任何事,只是坐着,看着海,听着风。一个小男孩走到她身边,问:“奶奶,你在想什么?”

她摇头:“我没在想什么。我在感受线是怎么缠在一起的。”

男孩似懂非懂,也坐下,学她模样,拿起一根草茎,试图打结,又解开,再打结。

夕阳西下时,海面忽然泛起金光,整片水域如熔化的金属。远处,一头鲸鱼跃出水面,额前晶体闪耀,随即潜入深处。紧接着,七声低频嗡鸣穿透海水,每声七分十三秒,间隔精确如钟摆。

渔民们闻声熄火,漂浮海上。

他们不说一句话。

直到第一颗星升起,才有人轻声回应:

>**“我还记得。”**

老妇人坐在灯塔下,手中毛线垂落,沾了露水。她抬头望天,看见流星划过,留下一道短暂却明亮的轨迹。

她忽然想起烬墓前那片手掌印。那不是使命的烙印,而是存在的证明??你曾在此处,你曾触摸过世界,你曾提出一个问题,哪怕无人回答。

她闭上眼,听见内心最深处响起一个声音,稚嫩而清澈,像是两岁的自己在沙滩上笑着问:

>**“你能尝到光吗?”**

她笑了,泪水滑落。

那一刻,她终于完成了从未开始的旅程。

多年以后,历史课本新增一页附录,记载某位匿名学者的笔记:

>“真正的启蒙,从不以知晓为终点。

>它始于一个孩子对着星空发问,

>终于一个老人笑着承认:

>‘我不知道,但我仍在看。’”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夜晚,一艘无人驾驶的小船悄然靠岸。船上只有一箱旧书,最上面一本封面空白,翻开第一页,写着一行小字:

>**“给下一个敲门人:

>门从来不在前方,

>它就在你转身时,

>忽然意识到的那阵风里。”**

老妇人早已离世,但门前的疑痕草年年开花,银光流转。孩子们仍会跑来告诉她:“海边有声音叫我把这个给你。”

她虽不在,疑问仍在。

因为问题不死,

因为它从不曾属于任何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