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第1页)
次日一早,白家泰赶着自家的驴车,载着三儿一女,然后接上张迟,一起去柳桥书院报道。
有生以来第一次去书院,白玉兰这一路上,看到啥都觉得新鲜,忍不住就逮着张迟问东问西。
幸好张迟很是疼爱她这个学生,凡问必答。
白玉兰时不时说几句俏皮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过这东拉西扯的也有好处,最直观的就是时间仿佛比以前行路快了很多,总觉得还早着呢,竟然就已经到书院了。
只是时间不凑巧,学子们正在上课。
最后,张迟指路,他们先绕开教学室,先去了老师们会议室的,白杨将车上的包裹也拿了下来,然后兄妹几个低头检查一下里面的新书包是否有破损。
白玉兰趁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背包一个手提包,在张迟的带领下先去了山长那里。
其实早在张迟刚秋试回来后,白玉兰将早早将先做的羊皮包给他献上了。
这次送与山长的也是羊皮包,不过,虽然赠与他们的包都是黑色的,但是绣的花纹却略有不同:
送给张迟的两个,一个绣着蟾宫折冠四个字,一个绣了一丛竹子,都是寓意他将来能高中进士节节高升的意思。
但是,山长已经快七十了,那是不能送这两样的。
所以,她就送他一个绣着一个山石的,寓意寿比南山;一个绣了桃李不言四个字的,这是夸他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
得了礼物的一中年一老年人都欢喜不已,至于会不会用就不好说了。
不过送礼嘛,拿自己最好的东西表明态度与诚意,对方欣然接受即可。
就是不知道为啥老师们竟无一人购买,真是奇也怪哉。
纳闷的白玉兰又跟在山长小仆身后忙起来,她要参观书院。
虽然心不在焉,不过前世多年的课堂生涯让她练就的一心二用技能,也使她听了个七七八八:
这书院还不小呢,不仅设有蒙学部和秀学部,还有设了举学部。
蒙学部就是供蒙童启蒙的,举学部的学子则都是准备考进士的秀才。
白杨今年十六,白松十五,白杉十三,三个人的年龄是无论如何也不适合去蒙学部的,因此,等见了招生办的王秀才,就请他直接给安排在秀学部读书吧。
其实,白玉兰后来才知道,在拜师张迟之前,白杨兄弟仨其实曾经跟着陈寿老村长学过两年书。
后来,他们又跟着张迟学了差不多半年,又因为之前的成长经历,三个人都别努力,晚上回到家,还会凑在一起点起油灯,就着昏暗的光线学到深夜。
是以,虽然他们没有接受完全系统的启蒙,但是该学的启蒙内容,其实也都学了个大概,剩下的就是多研习的事儿。
所以,等见到了王秀才,很顺利就给办理了入学手续。
看在别的先生只收到一个皮包,而自己收到两个的份上,他还特地带着白家三兄弟在书院里逛了逛。
秀学部现有三个班,每班约二十人上下,都是县内各地学子,甚少有外县的……
白玉兰则趁机开溜,离开队伍,自己在书院里瞎转……
等三个哥哥在书院宿舍安顿好以后,白家泰载着白玉兰归家。
感觉像把家里孩子送进重点中学的白玉兰,带着愉悦满足的心情,坐在车上摇头晃脑地开始唱歌:
小呀么小儿郎啊,
背着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唯恐师傅嫌我懒呀,
没有学问,
无脸见爹娘,
哎嘿,无脸见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