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南京照相馆(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一个地方,王广海的老婆孩子在进行人祭的时候在江边被扫射杀死了,可是电影中并未体现王广海对这件事的反应。

是不知道,还是忘记交代?

这个其实加一句台词,就可以解决。

第二个地方,老金和林玉秀逃出南京城的时候,日军的大门,和南京城外的外国安全区,有多远?

原版剧本当中,老金拍照上前阻隔日军,还真让林玉秀跑掉了,显得太随意。

这个其实也是加句台词就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在此前的沟通中,透露出通行证一旦出了南京城门,三十米就是外国安全区。

第三个地方,是曹忠自己的想法。

其他地方曹忠不准备修改原版的画面,拍摄此类电影,本来就没必要看女演员的漏胸漏腿,看衣服被撕烂的镜头,用力过猛的看血浆片。

真拍了,也不好过审。

原版的那种克制味道,做得很好。

但是唯独在祭祀这一段,

就是机枪扫射人群,驱赶进入江水这段上,

曹忠认为不够震撼。

这段,曹忠觉得需要更极端,他要人,要铺天盖地的人,要密密麻麻的人,

要残酷的命令之下畜生的面孔,要航拍之下众生的渺小。

曹忠觉得要拍,就要拍到最好。

哪怕这个画面在曹忠眼里可能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制作成本,成画也许只有三十秒。

曹忠也认为值得。

他也不准备和原版一样,突兀的展示日军的无条件投降。

相反,她要借助李玉秀这个角色,从她逃离南京城之后,让她在每一年都拍摄关于日本的照片。

从七十年前之后,每一年的重大事件。

让每一张被做旧的照片,联合起来排满屏幕。

从被国际舆论曝光之后,他要放上无数的照片。

从奴役,抢劫,毒品,到细菌实验,从被轰炸原子弹,到无条件投降,到东京审判,再到之后每一年的嘴硬,参拜,一直到神厕的观音像。

他都要放上去。

不做评判,只有照片。

任人评说。

因为枪炮不需要修饰和简化,真相亦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