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第5页)
温鹬立刻趴伏在床边,看见祁染抬手,摸进衣襟,手指颤着勾出一截红线,猛然使劲一扯。
一颗莹润的平安扣挂在枯瘦的手指上,那手再度伸向温鹬,“鹬儿这个送给你。”
温鹬接住,紧紧握在手心,泣不成声。
“下雨啦下雨了。”祁染慢慢一笑,“鹬儿,你扶我起来,我想看看雨。”
温鹬哭着,将他扶了起来,行至厢房门口,扶他坐在一把藤椅中。
祁染闭着眼。
吹面不寒杨柳风,如今杏花已落,蝉鸣不闻,已然是夏末初秋了。
他混沌中想起南博展馆中,那张白绢,温七子温鹬的真迹,那首小诗。
阶苔承雨重,未语已染襟。
织就连环扣,待逢解佩人。
连环扣连环扣一切连环闭合,原来是这般深情。
“鹬儿别哭。”祁染出声,“等到一个暮春我们还会再见的。”
温鹬哭得更厉害了,“先生,你还病着,我去给你拿伞。”
“嗯。”祁染轻轻笑了起来,“到时候你也要记得拿伞,我们才不会被淋湿。”
温鹬边哭,边快步回房,翻出油纸伞,又马上跑回去。
雨仍然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无需打伞,已然被风吹面拂来。
藤椅中空空荡荡,不见青衫人影,唯有夏末的雨席卷第一片金黄的叶子,安静飘摇而落在椅中
“公子?公子?”
关阳府,几个摊贩围在一处巷尾,七嘴八舌地说着话。
“是流民吗?穿得又这般讲究,倒也不像啊?”
“哎呀,别废话了!快去请郎中吧!”
“咱先给他抬起来吧,这下着雨呢,一会儿淋坏了。”
几人把倒在巷尾的年轻男子搬到附近房屋之中,又找了干净帕子给他擦脸。
祁染睁开眼时,看见一个苍老先生,留着一把花白长须,颤颤悠悠地给他施着针。
老先生手上动作不停,又佝偻着腰,咳了两声,凑近床榻上的青衫男子,浑浊双眼眯了眯,“好生面熟竟像故人似的。”
他看见青衫男子醒来后,定定看着他望了一会儿,须臾露出一抹苍白的笑容,“老先生。”
老先生摆摆手,不满地嘟囔两句,“壮年时就被人这么喊,如今还被人这么喊,老啦,真老啦!”
他又看着祁染端详了一会儿,“公子,莫不是故人之子罢?”
祁染虚弱地笑了笑,没说话。
他在这里停留了两日,身体恢复一些后,向先前搭救他起来的几人道了谢,又言明自己想去乾京,问他们何处能搭马车。
老先生又来给他看病了,嘀咕道:“乾京有甚好的,怎么都要去乾京。”
另一个朴实的大娘闻言问他,“公子是要去乾京哪里呢?”
祁染犹豫了一下才回答,“我要去去天玑司。”
大娘眼睛一亮,“哎哟,去天玑司啊,公子难不成是天玑司的人?这可好了,公子若是去了天玑司,可必得帮我们给天玑司的贵人们问声好!得亏有他们,才有我们如今这舒心日子呢!”
街坊们帮祁染安排好了马车,临行前,又七嘴八舌地给祁染塞了不少东西,大有送父母官上京的架势。
从关阳府至乾京,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
祁染坐在马车上,他的身体还没大好,终日困倦,清醒的时候并不多。但只要人醒着,路途中便会一路望着沿途的风景。
这就是知雨二十年间走过的路,但知雨的路,要远比他此刻颠簸坎坷得多。
到乾京时,已然入夜。
祁染向车夫道了谢,下了马车,仍然虚弱得站不稳,便找了一根粗壮树枝撑着,一步一步向城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