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宁堰山20(第2页)
徐星辞:。。。
汪文龙和俞俊锋愣了愣,一个个笑出声,连程九安都没忍住,轻轻勾了下嘴角。
刘阿娘边笑边起身,比比划划着要帮徐星辞重新盛粥。本来半夜打扰就够不好意思了,盛粥这种事儿徐星辞还是决定自力更生,奈何他沟通不畅,只能拼命拽程九安。
最终,刘阿娘、徐星辞、程九安三个一起去了厨房,盛完粥回来,却发现原本放着蛋的蒸笼空了。
刘阿娘表情变了。她说了句什么,转身又要回厨房。
程九安赶紧拦住她,徐星辞虽然听不懂,也在比划间明白了意思,跟着一个劲儿表示自己不饿,不想吃蛋,而且之前在营地也吃过了,还是汪文龙从她这买的呢。
在俩人的劝说下,刘阿娘终于打消了重新蒸蛋的念头,但神色还是没恢复正常。就这么吃了顿奇奇怪怪的早餐,吃完后,刘阿娘拉住汪文龙和程九安,神色凝重说了几句。
程九安听着听着,轻轻皱起眉心。
刘阿娘离开后,程九安跟徐星辞解释:“刘阿娘说俞俊锋本来没事儿了,但早餐吃了太多蛋,恐怕又要水土不服,第一次她还能处理,但第二次就不行了,保险起见,等会儿她会带我们穿小路下山去医院。”
“还能穿小路下山?”徐星辞惊奇。
“刘阿娘说可以,路就在她家屋后不远,只是挺崎岖不太好走。”汪文龙插话。
虽说有了心理准备,但真正走起来,这个挺崎岖还是崎岖到超乎徐星辞想象。连着下了几个七八十度的坡,又翻山头,又蹚小溪,走了还不到半个小时,俞俊锋就煞白着脸开始摆手:“不行了,我不行了。”
“这还没走多远呢。”汪文龙也抹了把脑门上的汗。
徐星辞和程九安倒还好,但碍于俞俊锋实在不太好,他们只能找刘阿娘商量原地休息。刘阿娘好像不太愿意,劝了两句,发现俞俊锋实在走不动后,只能点了头。
“太好了太好了,我得找块地方坐。”得到特赦,俞俊锋一屁股朝路边坐,只是坐下去后,他又嗷嗷叫着弹了起来,“硌、硌死我了。”
徐星辞好奇地看过去,发现俞俊锋坐过的地方,隐约露出来块石头。
他凑近观察,发现那东西其实不是石头,而是个横躺在路边的墓碑,俞俊锋刚刚好巧不巧,刚好坐在了碑角上。
“这个墓碑?”俯身看了几眼墓碑上的刻字,徐星辞转头看向汪文龙和程九安,“这个墓碑上的字,和我们昨天路上看见的那块很像。”
“真的假的?”汪文龙瞬间来了精神,冲过来对着墓碑左瞧右看,看完这块,他又继续扒草丛,竟然真在不远处又看见了另一块墓碑。
“这块碑上也有字。”汪文龙说。
顺着墓碑上的字一笔一划勾勒几遍,汪文龙眼底渐渐涌起疑惑:“这个碑上的字,跟前两块碑上的也一样。”
“一模一样?”徐星辞问。
汪文龙笃定点头:“一模一样。”
程九安问言也走近去看:“确实一样。”
想了想,他走到刘阿娘面前问了几句。问完,他又走回徐星辞这边,指着那些字解释:“刘阿娘说这是古时候留下来的传统,墓碑上都这么雕,具体什么意思她并不清楚,只知道这些合在一起代表了四个字。”
四个字、适合刻在墓碑上的土语?到底是什么?程九安和汪文龙思考了一会儿,想到了几个类似祈福或者祝祷的词语,但又觉得都不太合适。
哪怕是少数民资,一般墓碑上刻的也都是人名,毕竟墓碑的作用就是为了告知大家这里埋葬的是谁,便于后人祭拜,刻祈福或者祝祷有点儿本末倒置了。
就这么一边分析一边休息了一小会儿,在刘阿娘的催促下,大家重新上路。
可能是有了之前的经验,之后的路程里徐星辞边走边看,竟然在杂草丛里又发现了不少墓碑,前面的墓碑要么横躺、要么斜靠,一看就是经历风雨年久失修的模样,随着越走越远,墓碑也越来越新,走到后来,大部分墓碑都从横躺改成了竖立。
但无论是横躺斜躺竖立,是经历过风吹遇到还是比较崭新,这些墓碑上的字全都一样。
走到小路尽头检查完最后一个墓碑后,汪文龙拍着大腿,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和之前的堰州丧葬风俗完全不同,新发现,这绝对是堰州考古的新发现。”
对于汪文龙的这种激动,徐星辞虽然不能完全体会,但也可以理解,不过现在不是激动的时候,他本以为好不容易走出山路就能到目的地了,没想到却是走上了条只宽了一丢丢的水泥路。
水泥路旁边还有条河。
偏头随意扫了眼河面,徐星辞微微一愣:河里靠近岸边的地方有棵斜倒进水的枯树,在枯树和河岸形成的夹角里,静静漂浮着几块做过标记的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