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红枣、干桂圆、黑芝麻,还有红糖和鸡蛋等。

今天来的人不少,宁归竹没办法将所有人的情况都记下来,这会儿一清点,见大家送来的东西这么统一,不由暗暗松了口气,不再发愁日后回礼的事情。

除了这些,当然也有别的。

晋汤送来的是茶具茶叶跟贺联,师爷送的是红灯笼和文房四宝,慧娘送了两匹天青色的布料。这三人,前两位都在为县令做事,自然愿意对宁归竹表达友好。而慧娘,交好有,但更多的是感激。如果不是宁归竹,她也没机会进入晋管事视野。

礼最丰富的是陈县令和吕天骄夫妻俩。

两个箩筐,一个放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个放的是衣衫鞋履,包揽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全部用品,也是两位长辈的一番祝福。

宁归竹仔细看过,开始归置这些东西。

食品类的全部送到厨房,新房子的橱柜足够宽大,完全能存放下这许多的东西。

笔墨纸砚放到最外面一排,正对着池水的卧室中,宁归竹准备回头调整一下这里的布局,让其更倾向于书房的配置。

衣服鞋履和布料放到主卧的柜子里,宁归竹看着留在外面的红灯笼和对联,将其整理好放在一边,回到厨房问柳秋红:“娘,晋管事给咱们送了对联和红灯笼,现在要挂上吗?”

“哎呀,他们还送了这个呢。”柳秋红高兴道,“挂上挂上,红红火火的,以后日子也能过得红火呢。”

红纸贵,更别说灯笼和对联了,先前柳秋红没提,也是想着与其图那点好兆头,还不如留着钱让两孩子过日子。现在人家送了这些,当然就要挂上了!

柳秋红擦着手往外看了眼,喊道:“春华,你别洗碗了,给熬一点浆糊出来,老大老二,你们在哪儿呢?”

“怎么了娘?”

兄弟俩从一间房里出来。

柳秋红道:“趁着天还亮堂,你们去把红灯笼给挂上,蜡烛等天黑了再点,能多亮一会儿。”

“等会儿还要拿下来点?”熊锦州挽着袖子,还是道:“那不能等天黑再挂上去吗?”

柳秋红瞪他:“让你挂你就挂,那么多废话。”

挨训了。

熊锦州摸摸鼻子,老实去干活。

日常用得上的工具都放在门房里,熊锦州进去搬梯子的时候,在旁边看见了长长的撑杆,拿出来试了试,感觉是拿来挂东西的,就只拿了撑杆出来。

红灯笼高高挂起,一家子糊对联的时候,又有客人来了。

这回是自家人。

“锦州恭喜你们啊,这在县里都有房子的,日子是越来越好咯。”来人笑呵呵地和熊家人打过招呼,又看向宁归竹,“这就是竹哥儿吧?第一次见,我是锦州大姑。”

熊家有两位姑姑,都嫁得比较远,年纪大了后来往的次数也不多,这会儿见着她,家里人都有些惊讶,热情地招呼人进去休息。

这边刚坐下,就又来了人。

熊家的、柳家的,还有王春华娘家那边的,每家每户只来一两个人,加起来也是满院子的热闹欢笑。

刚收起来的桌椅凳子又搬了出来,宁归竹将先前没吃完的炸货又摆了出来,见炸红薯丸子还剩许多,想了下,换了几个干净的盘子,摆好盘后端出去,放在桌上招呼大家吃。

东西都是好东西,大家热热闹闹的,没谁嫌弃这是招待过其他人剩下的。

事实上,他们是特意这个点来的,就是为了避开县衙来的客人。原因也简单,一来是不敢跟县衙的官吏凑堆,怕不小心惹恼了人,二来是担心熊家人忙不过来。

宁归竹今天还见着了柳秋红的亲娘,老人家已经六十岁了,看着还很精神。母女俩很像,不只是外貌,说话做事上也是如此。柳秋红的一些行为决策上,必定受了她母亲的影响。

这里面说熟悉的,除了跟他学过做菜的几个亲戚外,也就王家的小侄哥儿了。

少年一进院子,就高高兴兴地喊了宁归竹一声“先生”,接下来虽然没怎么开口,但那一双眼是始终落在宁归竹身上的,眼睛明亮清澈满是崇拜。

宁归竹忍不住对他多了几分偏爱。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