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凉亭里的少年(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徐仪心中警觉,面上却依旧是从容的微笑。

“家师乃是苏州人士,早年时常与我提及。”

少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再追问,只专心带路。一行人绕出深林,重回山脚,天色却不知何时阴沉了下来。

“噼啪。”一滴豆大的雨点砸在吴廷忠的额头上。

紧接着,雨点变得密集,化作千万条银线,从灰蒙蒙的天幕上斜斜织下。

“下雨了!”疏绣惊呼一声。

“快!那边有个茶棚!”那个年长些的随从眼尖,指着不远处一个简陋的茅草棚子喊道。

众人连忙奔了过去,茶棚不大不小,五根木桩撑起一个茅草顶,勉强能遮风避雨。

为了避免惹人耳目,吴廷忠将几名府兵留在茶棚之外,自己带着两个护卫跟徐仪走进茶棚。

雨声淅沥,山风渐起。

棚内几张已经有裂痕的旧桌凳,坐了两三桌客人,大多是行脚的贩夫走卒,也有几个本地闲汉。

伙计提着个铜壶,有气无力地给一个刚落座的客人续上水,粗瓷碗里茶叶末子翻腾。

“听说咱们苏州府的魏大人,被抓了!”一个头戴草帽,黝黑精瘦的汉子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对同桌说道。

他这一嗓子,虽是刻意放低,在这小小的茶棚里却也激起了不小的涟漪。邻桌一个穿着短打,露着半截胳膊的壮汉立刻凑过来:“当真?哪个魏大人?”

“还能是哪个?自然是去年上任的知府魏观魏大人!”草帽汉子呷了口劣茶,咂咂嘴。

壮汉嗤笑一声,唾沫星子差点喷到对面人的脸上,“吴江县那档子事,闹得那么大,他能脱得了干系?”

“就是,就是!”旁边一个卖货郎模样的中年人也插嘴,“听说那吴江县的百姓,硬是被逼得活不下去,才动了刀子。这魏大人,怕是弹压不力,惹恼了上头。”

“弹压不力?”草帽汉子冷笑,“我可是听说了,他是想为民请命,结果……嘿!”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茶棚内的空气似乎一下子凝固了。

“噤声!噤声!”伙计连忙过来打圆场,脸上堆着笑,眼底却满是惊惶,“几位爷,莫谈国事,莫谈国事。喝茶,喝茶。”

那壮汉却是个胆大的,大约也是憋了一肚子气,猛地一拍桌子:“魏大人怎么也比他之前那个陈烙铁好!”

“陈宁?”草帽汉子打了个哆嗦,像是想起了什么恐怖的事情,“那可是个活阎王!”

“可不是嘛!”蜡黄脸汉子带着几分悲愤,“我隔壁邻居的张五,就因为交不上税,被他手下那帮狗腿子活活打断了腿!”

壮汉咬牙切齿:“那等酷吏,简直猪狗不如!”

“可你们猜怎么着?”蜡黄脸汉子环视一圈,刻意拖长了音调,“人家陈宁,如今可高升了!调到京城,当了个什么……什么大官!不日就要上任!”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啊!”卖货郎摇头晃脑地念叨着,一脸的悲凉。

伙计急得满头大汗,连连作揖:“各位爷,各位爷!求求你们了,小老儿这茶棚还想开下去呢!这话要是传到官老爷耳朵里,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众人虽然义愤填膺,但也知道这伙计说的是实话。在这皇权如山的年代,百姓的议论,轻则招来一顿板子,重则便是杀身之祸。一时间,茶棚内方才还喧嚣的气氛,骤然冷却下来。

他们的话早已清晰地传到了徐仪的耳中。

她面色不变,但这沉默却引得那少年侧目,“姑娘可知道他们说的是何事?”

“不曾听说过。”徐仪黛眉微蹙,并不愿多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