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求援(第2页)
“你忘了一个人。”
儿子愣了一下,有些迟疑地说:“她虽是外头回来的,但是……”
老人打断道:“没有但是。”
“……明白了。”
在村子的西南角有一间看起来很新的房子。
房子不大,外头拿篱笆扎了一个小院子,院里种了些叶菜,养了两只鸡,打理得很有生活气息。
正房后头还有灶房,灶房旁边是堆柴的地方。
有个女子头上包着帕子,袖口用绳子扎紧,正一趟趟劈柴搬柴。
“兰心啊,今天没去地里?”
“是呀嫂子,近两天云彩重怕落雨,我想先把柴火收拾了。”
“你还不知道呢?”
“知道什么?”
“哎,没啥,听了反倒忧心。总之你一个独身的女儿平日里切记要插好门,要上地里去最好也与人结伴。”
陈兰心谢过热心的邻居,接着拾掇柴火。
将大块的木头劈小,再用稻草捆成小捆,抱起来堆到棚子里去。
全部整理好后,身上已经出了一层汗,解下帕子擦擦脖颈,想回屋里去喝口水。
“陈家娘子在吗?”
“在的,刘叔有什么事?”
来人正是宗老的儿子。
“你这是……刚从地里回来?”
陈兰心神情不解:“是地里出事了么,刚才许嫂子也问我来着。我早起就忙着劈柴,还没来得及去地里,不会是野猪下山来了吧!”
野猪对于庄稼可是大害,随随便便就能拱倒好些秧苗。要是一次能捉住还好,捉不住的话惹了它的忌恨,定要再来作乱的。
刘祖德对她笑笑:“不是野猪,是别的事儿。”
“同我有关的?”
陈兰心皱了眉。
她扶灵回乡时是做了未亡人打扮的,村里人都知道她是死了丈夫回来的。因宗老还记得她的父母确实是本村人,陈兰心又给了银子,如此才接受她定居。
寡妇在古代很矛盾,有时被严令守节,有时又在婚恋中受到追捧。
陈兰心刚定居下不久就有人旁侧敲击地来问,她都明确表示了丈夫新丧不久没有再嫁的意思。为夫守节是很‘正当’的理由,故其他人亦不能强迫她,至少不能明着强迫她。
嫁过人的妇女比未婚的妇女更容易在外行走,这也是她为何明知寡妇身份会有是非,却仍做此打扮的缘故。虽然明里议论少了,但她知道那些背地里的议论是不会停止的。
“不……不是……”
刘祖德有些尴尬,他今年四十岁,妻子去年得病死了,家里还有一个收房的丫头。他嫌弃那个丫头长得不好看,不想把她扶正,媒人给他介绍续弦,他也一个没看上。
等陈兰心来了,秀才的女儿,长得漂亮又认得字,比山野村姑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他便有些动了心思。私底下托人旁侧敲击过,结果当然是被拒绝了。
刘祖德并未让受托人直说是替谁做媒,想着陈兰心当是不知道他的,但在她面前还是有点心虚。
“总之你今天先别出门了,待在家里比较好。”
说完这句就匆匆走了。
陈兰心望着他的背影,目光满是疑惑。
回到房间,锁了房门。
很自然地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碗水。
“渴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