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合三(第3页)
譬如说“存活x天”这种游戏目标,失败了就是死,自然不需要写明惩罚。
而云起这个解谜游戏,显然不是失败就会死的类型。
“谜题是这样的……”
云起松开刹车板,羁押车继续前行。
【村子里出现了狼人,妈妈救下我,又杀了我,姐姐吸引视线,在夜晚死去了。
村子里空无一人。
还好,狗在两个土曜日前,和最后的人藏在了堆放木头的仓库。
狼人还剩下一个,打开仓库吧,那就是最后的办法。】
云起清晰而顺畅地背出题目,就好像他曾经念出过无数次。
叶炳焕手中的规则卡上,也随着他的声音,一行行浮现出了谜题。
“还原故事真相,解出‘最后的办法’究竟是指什么。”云起说。
“五次提问机会?”叶炳焕盯着游戏规则。
五次提问能缩减的谜底范围实在太小。
在情境推理游戏中,本就很容易推测出不同的谜底,想要只提问五次就得到出题人的“唯一正解”,几乎不可能。
“是。”云起道,“现在是四次了。”
“刚刚那个不算。”叶炳焕说。
“算的。”
“我说不算。”
“算的,叶组长。”
叶炳焕的手指摩挲着手中的规则卡,“通关游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解决敌人和谜题,另一种是解决发起人。”
“我当然相信叶组长有解决我的能力。”云起笑道,“但是叶组长不会这样做,因为我刚才挡住了坠落的污染物,你不会恩将仇报。”
“这么了解我。”
叶炳焕低头看着谜题。
第一句话很显然是在说,这个村子里发生了类似于狼人杀的故事。
叶炳焕不知道这个故事里的狼人杀是怎样的规则,姑且按照流传较广的“预女猎白”,即四个狼人、四个神职(预言家、女巫、猎人、白痴)、四个平民来进行后续的推测。
按照狼人杀规则,“妈妈”救下“我”又杀了“我”,意思应为“妈妈”的身份是女巫,用解药救下了“我”。但又怀疑“我”是狼人,用“毒药”杀了“我”。
“姐姐”在夜晚死去,假如这个规则里的女巫只有一瓶毒药,那么,在女巫毒死了“我”的情况下,“姐姐”就是明确的、被狼人杀死的好人。
根据“吸引了视线”来推测,“姐姐”大概率是预言家。
而后面两句话,就有些奇怪了。
按照叶炳焕的理解,“村子里空无一人”应当是指好人全部死亡,第一句话中的“妈妈”、“姐姐”以及村子里的其他人,全部被狼人杀死。
好人阵营全部死亡,这也勉强在狼人杀的规则内,但第二句的“空无一人”与第三句的“最后的人”,显然是相互矛盾的。
更突兀的是,在第三句中出现了“狗”这个身份。
至少以叶炳焕的记忆储备,想不到“狗”是什么身份,又属于哪个阵营。
叶炳焕看向最后一句话。
云起给出的问题是“最后的办法究竟是指什么”,而第四句话已经给出了答案,‘打开仓库’就是所谓杀死狼人的办法。
但是,既然云起会如此提问,办法一定不是打开仓库那么简单。
看完整个谜题,叶炳焕的脑中已浮现出大量的问题。
比如“妈妈”为什么会认为“我”是狼人,而将“我”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