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3页)
也是为难他了。
但他既然已决定先行回京,当然要将他父兄的身后事交与蔡家兄弟。
傅徽之要与蔡盛说的便是此事。
约莫两盏茶时分,客舍中有人出来了。
来人一身素衣,身影在黑夜中尤为醒目。
言心莹只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将身形隐了隐。
直到骏马长嘶一声,扬蹄而去,言心莹方牵着马往道上走。
方才并未仔细听,如今出来一辨方向,才知傅徽之竟继续向南驰去。
言心莹不禁有些疑惑。傅徽之不回城北的草堂或草舍,向南是还要去何处?
因不知他究竟要去何处,怕将人跟丢了,言心莹赶紧上马追去。
傅徽之马骑得太快了。
言心莹没办法,只能紧紧跟着。
这样的距离,只要傅徽之忽然勒马,她不要说躲了,若来不及勒马直接撞上去都有可能。
路上偶尔有些行人,言心莹也顾不得她这样追着傅徽之会否引发行人的议论,一心只想跟上傅徽之。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行人也见不到了。
而言心莹也开始觉出累了。她坐在马上都觉着累,更不要说马了。自然不如先前跑得快。
言心莹从未觉得骑马是如此煎熬的一件事。她又要控制马速,不能离傅徽之太远也不能太近。又担心傅徽之会不会忽然勒马,只能时时警惕着。
她甚至觉得傅徽之已察觉到她跟在身后了。她离得那样近,在她听来,马的气喘声、马蹄声,在这寂静的夜里无比清楚。
她觉着至少行了一个时辰了。也不知道傅徽之究竟还要多久才会停下。
忽然,言心莹看见前方有一条大河。
她心念一转,身子微微后仰,慢慢收紧缰绳。
很快,马便缓缓停了下来。
言心莹牵着马往道旁藏,再牵着马徒步向前。
果然,没过多久,傅徽之便在大河岸边不远处勒马。
言心莹知道自己猜对了。大河阻隔,河宽无梁。夜里也无船发,傅徽之不得不下马。
骏马载着傅徽之向西走了几步,傅徽之便牵引缰绳,马便又向东走。但傅徽之始终看着南方。
如此徘徊数回,傅徽之终是下了马。
言心莹在傅徽之身后不远不近的地方看着他。眼见他下马时身子歪了歪,言心莹下意识便要奔过去扶他。
好在走了两步之后,傅徽之自己站稳了,并没有倒下。言心莹便又退了两步。
傅徽之下马后,径直向南走。
他已在岸边不远处,也就是说,他只要多走几步就会……
言心莹下意识以为傅徽之要去投河,忙疾行几步要去阻拦。
几步之后,她反应过来了。傅徽之若是想投河,不会与答应张安明早相见。
难道说他想去的地方在河的南面,所以他要浮水过去?
这河看着很宽,不至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