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想她了(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七章

那年冬天,靳欧一直留在成都的医院里照顾他爷爷,直到春节临近,他也没有回来。

斯云去买菜的时候,特意绕路从靳欧家那边走,他家大门一直是锁着的。

他们是转年的四月初才回来的,那时候靳欧爷爷的身体已经恢复得跟他父母出事前差不多了,身体还是很虚,骨瘦如柴,但偶尔能拄着拐杖到院子里走走,晒太阳。

斯云没有见到靳欧,那天她到县城去买辅导资料了。

靳欧把爷爷安顿好,去斯云家的时候,她还没回来。他是来拜托他们姐弟帮忙照看着点爷爷的。他要去打工了,这次他爷爷住院,在省城折腾了那么久,又用了十多万,都是管亲戚们借的。

虽然也很不忍心爷爷一个人在家,但他别无选择。

贫穷的时候人的心就硬了起来,也说不上是不是心硬,更多的是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他也没办法,不得不把爷爷留在家里,他也不能在家干坐着啊,他得出去挣钱,不然拿什么给爷爷买药,拿什么还债。

月亮和太阳都陨落了,他得去找六便士。

靳欧请了邻居张嫂照顾爷爷的日常生活,做饭、打扫什么的。张嫂家就跟靳欧家挨着住,在他家右边,一个月一千五百块钱。

“斯海,有什么事情,你打电话给我。那…。。我走了哈。”靳欧说。

斯海:“靳欧哥,你不等我姐回来了啊?”

“不了,快赶不上最后一班车了。你跟她说一声吧。”靳欧家大巴车出事后,原来跑镇上到县城那家,马上就顶上来了,现在跑镇上到省城。

“嗯。靳欧哥,你放心,我每天都会去看爷爷的。”

靳欧点点头:“嗯。谢谢。对了,每天看着点你姐,上学,放学,你们都一起,晚上太晚了别出去。”

斯海:“嗯,靳欧哥,你跟我说的,我一定照做。”

虽然请了张嫂照料,但毕竟还是要有个更信赖的人盯着点。把爷爷托付给斯云姐弟,他挺放心的。

靳欧在成都陪爷爷就医的时候,他农村的表哥冯浩有一次过来探望,趁着爷爷睡觉,靳欧就把表哥拉到走廊上,拜托他帮忙找个活儿。冯浩当时就应下来了,说这有啥啊,下苦力的工作,到处都是,你什么时候要做,通知我就是了。

靳欧本来想进厂的,这边高新区也有电子厂,鞋厂在招人。但是冯浩说,进厂的话,一是他年龄不够,二是厂里工资低,刚去的新人也就是三千多块钱,每天十二个小时,还要轮班,夜班就太耗人了,不值当。

还不如到工地上做,如果愿意高空作业,或者做繁重的活儿,一天可以三四百。

表哥劝他,你现在有力气,先在工地做几年,等后面做不动了,再进厂混着。

进建筑工地就简单多了,能干活就行,不看年龄,也不需要技术。罗溪镇出来做建筑的有很多,好几个施工队,在成都,北上广深,江浙沪这些大城市,都有他们镇的人,镇上的,农村的,都有。

靳欧急着挣钱,借亲戚的钱都要赶紧还给人家,大家都不富裕,每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都等着用钱,给死者家属的赔偿金,也得想办法赚出来。

目前来说,建筑工地是最好的选择了,他算了一下,如果每天三四百,那一个月能有一万多,除去必要的花销,能存下一万的话,十年左右,他就能还完债了,那时候还不到三十岁。靳欧觉得,这条路可以走。

他先去成都找冯浩,在表哥租的房子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冯浩托人介绍他到城郊的一个工地,负责搅拌混凝土。

冯浩说,先做一段时间看看,现在靳欧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连砌砖头的活儿都干不来,搅拌混凝土就是最简单的了,只需要力气。

——

斯云第一次去靳欧家,是在他不在家的时候。

她和斯海去看靳欧的爷爷,姐弟俩几乎每天都去,一天去好几次。张嫂每天过来做饭,收拾和打扫。

斯云把爷爷要吃的药都拿出来琢磨了一遍,分好类。每天要吃几次,吃多少,都会在头天给弄好,装在小盒子里,放床头,经常地观察爷爷有没有按时吃药,身体状况怎么样。

有时候张嫂忙,饭菜就随便做,斯云看爷爷吃不下去,自己到厨房给他煮稀饭,蒸鸡蛋羹,或者做些清淡的小菜。

院子里的杂草和野花,也被斯云拔掉了,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这户人家看着也有些人气了。

有一天傍晚,靳欧爷爷躺在床上,刚吃了药,脸色突然变得苍白,手捂着胸口,呼吸很急促。

斯云察觉到不对劲,忙问道:“爷爷,您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爷爷:“胸口……闷得慌,喘不上气……”

斯云马上让斯海叫了个车,姐弟俩把爷爷送到了县城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是急性发作的心力衰竭,不致命,但需要立即治疗。

医生说:“老人家需要住院观察几天,输液和用药控制病情,你们先去交一下费用吧。”

“好的,谢谢医生。”斯云转头跟斯海说:“斯海,你在这里照顾着,我去缴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