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于是,李珂开始潜心研读《史记》等历史典籍,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他还将年号改为永宁,寓意国家永远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系列的举措更为大夏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无为而治政策在永宁七年画上了句号,自此之后,他开始着手于全面深化改革,巩固皇权的治理之路。

他大力鼓励臣民告密,以此加强对国家的掌控。

这一系列旨在强化皇权的举措,无疑会对那些功臣、士族门阀的既得利益造成巨大冲击。宫廷内的气氛因此再度变得波云诡谲,各种势力间的明争暗斗也愈演愈烈。

永宁七年,门下给事中崔叔方突然发难,向朝廷告发门下侍郎杨尚志和户曹参军事宇文同暗中勾结,图谋不轨。听闻此事,李珂勃然大怒,立即下旨贬黜二人官职,以示惩戒。然而,这只是李珂清洗统治阶层的一个开始。

此后十多年间,李珂似乎沉迷于权力斗争的漩涡,他鼓励告密,屡兴大狱,将矛头直指那些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和拥有深厚背景的士族阶级。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统治阶层人人自危,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清洗的对象。

永宁年间,奸凶竞进,谗毁大兴。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的君子无所容身,真正的小人却志得意满。

社会风气败坏至极,子女背叛父母,奴仆陷害主人,上下离心,君臣解体。旧臣宿将相继被诛杀,就连骨肉亲姻也难以幸免,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就连曾作为李珂幸臣的王鹏归,也未能逃脱这场灾难。他因被诬陷而遭捕杀,令人唏嘘不已。功臣鲁弘深更是因其三子蒙受冤狱,气愤难平,最终含恨而终。而元皇后长兄元间,一个原本忠诚勤勉的大臣,也被李珂随便找了个借口放逐边疆,从此音信全无。

在皇族内部,李珂的清洗行动更是毫不留情。他的异母弟沛王李琅因涉嫌谋反而被赐死,这一事件震惊朝野,也进一步加剧了皇族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李珂曾多次与大臣说道:朕最不喜兄弟相争、骨肉相残的事情发生。因此他杀光了他的所有兄弟和侄子侄孙,除了文宗皇帝独子肃王李澄。

永宁十四年润四月,文宗皇帝独子肃王李澄也不幸薨逝,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他的兄弟以及兄弟的血脉与他相争的问题。

一时之间,宫廷内外风声鹤唳,暗潮汹涌澎湃,局势动荡不安。就连太子李沣和安王李澈,这两位李珂的亲生儿子,也难以幸免于难,饱受着李珂的猜忌和打压。

李珂的疑心病日益加重,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充满了戒备和猜忌。太子李汶和安王李澈作为他的儿子,也常常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压迫和威胁。李珂的每一次猜忌和打压,都让他们感到朝不保夕,命运多舛。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李汶和安王李澈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事,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向。他们深知,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李珂的怒火和惩罚。这种生活,让他们倍感压抑和无奈,却又无能为力。

李珂继位后不久,原配皇后马氏便于永宁二年去世。

永宁六年二月,太师隆光济率群臣三上表乞选中宫。

李珂怀疑他与贵妃宇文冰露勾结,想立她为皇后,以谋私利,于是将宇文冰露的家族和隆光济的家族都株连了九族。

永宁十四年润四月初,李珂正式册封西宫正五品尚寝梅清涵为贵妃,这一决定在皇宫内外甚至朝廷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热议。册封诏书曰:西宫正五品尚寝梅清涵,出身名门望族,系已故尚书令梅山之从女,自幼受家族熏陶,品德高尚,才情出众。淑慎性成,勤勉柔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保持雍容华贵、粹然纯真的品德,她性行温良,对待身边的人总是和颜悦色,从不轻易发怒,深受众人敬爱。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克娴内则,淑德含章,在宫中女官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着即册封为贵妃,钦此!

梅清涵时年已四十三岁,李珂还特许了她协理后宫之权。

梅贵妃观察到,每当李珂提到皇后马氏时,他总是神情悒郁,心中似乎藏着深深的忧虑与不快。为了缓解李珂内心的苦楚,梅贵妃心生一计,特意请求李珂为她的侄子梅廉、梅尧赐婚于马氏后族的两位千金,希望能借此以慰帝心,让李珂心中的阴霾得以消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