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崔羽书(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赵以怀刚来见到这一幕的时候,一下受这两家店地启发,边看边想着要将翠品阁两边的铺子盘下来,拟做个裁衣店,两家铺子紧挨着,正好互相打个配合,也不失为一计良策。

自己想着正搁那儿美着呢,好似那周围人的钱袋子里的银子都到了她袋子里,江绾却在一边,一直边走边拿的,一下子便挑中了五六支笔。

宋依宝看着她甚是疑惑,“你怎么一下子买那么多支笔?一两只就够写了。你便是写上个三四年,你也是写不了的六支笔的,买这么多支笔去,还得找地方放着,买的还不够你摆的。”

江绾挽却是不以为然,“买了到时候还可以拿去送人啊,同窗之间,你送点别的太过珍重,送别的又怕人家觉得我小气,送支笔倒是正好。”

赵以怀也想起来这事,她们确有几个同窗,这半年过后也就不来了。临别送点东西,留作纪念是情谊也是礼节。

瞥眼却又看见,江绾丫鬟手里抱着的那一摞笔盒,“这不好了,你已经送了笔了,那我又要送点什么?”

江绾冲她挑眉道:“就是这样吧,总是要送的,买这点东西去总是用得上。”

宋依宝见她挑的随意,大胆猜测道:“那到时若是别人和你送的一样,岂不尴尬?”

“也倒还行,毕竟礼物在她手里,我也没法知道别人送的是什么,别人也没法知道我送的是什么,最多也就她自己嘟囔两句好笑,总不可能送到她手上的每个盒子里都是笔吧。”

可赵以怀既然已经知道江绾送的是笔了,便也不可能再买笔去送别人,可这也确实没什么可送的了。

江绾婉见她犯难,给了个不错的建议,“我买了笔,你便买点墨条装到盒里,也可送人。”

砚台她是送不了的,贵的太珍重了,便宜的又太拿不出手了。那纸又太薄,不适合送礼。最后也只剩下点墨条,可以送人,张弛有度,不错。

说来这家店也是神了,她们才刚这么想着呢,转角就看见了一盒盒装好的墨条。

“这不正好巧了,连店家都给你准备好了。”赵以怀去挑了六个,花了她一百二十两银子。好歹也是双脊墨,这个价也不算太亏。

付了钱准备出门了,一转头却遇着李芷柔进来了。

双方都倒熟不熟的,都点了点头,全当打了声招呼,擦肩而过后,便又向旁边的书店逛去。

那书店里的书还真不少,林林总总摆满了八个竹架。靠墙这几面,又都放着柜子,柜子上面还放着一些书,可供人现场看几页再买。

刚进书店,三人便散而独行,动作非常整齐,像是不止一次这样了,确实这全是因为她们三人的喜好不同。

江绾晚喜欢看爱情话本,宋依宝又喜欢看点传说故事和人物传记,她就不一样了,她什么都不爱看。

顶多之前在家里父亲的书架上,有着些排兵布阵的兵家书籍并排着一些史书,那时候被母亲拘在家里无聊。

便总是去父亲书房里寻这些书来看,兵书当故事瞧,那历史就全当催眠了。

当时她还觉得无趣,现在看来,那时候的她真的好幸福。

于是她现在即便是买书也总是挑这些史书兵书买,总想攒一攒,攒出父亲在的那时候那么大一个书架。

她买了这么久,都才只有一个半空的书架,还不知道要攒到什么时候呢。

赵以怀在那儿边想着这些往事边挑着书,她这会儿挑书的架势和刚刚江绾挑那笔盒的架势简直如出一辙。

赵以怀这边离门口比较近,她都不用抬眼,就能看见李芷柔那角青色的裙摆。

她的目标也非常明确,一进店就冲着图书那边去了。

是的,这家店还卖图书,不是那种春那啥图,而是一些工艺指导,农业指导之类的东西。

赵以怀倒是不知道你还有这方面的兴趣。

江绾瞧见她看着李芷柔好奇,便悄悄告诉她,“李芷柔她就喜欢研究个图样纹饰,你可知道巷外的主街上那家柔宜布店?”

赵以怀回道:“当然,现如今时兴的布料花样都是从那开始的嘛。”

江绾见她知道便继续说,“那间铺子原是李家二郎的铺面,后来是家里人说李芷柔有这方面的兴趣,才说她俩一起搭伙干的。”

“李芷柔就负责设计图饰纹样,甚至还有些许剪裁上的设计,衣服上那些复杂的刺绣花纹她也会画。还有那些好看的布色,别家的就没她家那个感觉。”其实说是那家铺子有,实则就是她李芷柔研究出来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