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页)
……
父女俩闲聊着回到家里,钱母已经做好了晚饭,买来的豆腐放在厨房里,仔细盖上麻布放到了橱柜里,免得晚上被老鼠啃了。
带回来的东西不着急收拾,一家人吃了饭,将碗筷放到一边,钱三娘把今儿收到的铜板全部倒在了桌上。
满桌的铜板看得一家三口心潮澎湃,什么都不懂的柱子待在娘怀中,扒着桌子看那高高的小山,感知到家人的欢喜,不由也咧开了嘴,欢喜地拍了拍桌子。
钱三娘笑着揉了揉孩子的脑袋,深吸一口气道:“爹,娘,我们数钱吧。”
“哎,好。”
三人一人分了一小堆,十个十个地数着,每十个就往外面拨一个,这是要分给宁先生的。
今儿摊子摆开后也就刚开始没什么人,等到便宜的价钱喊出去,再有人在诱惑下尝了尝,口碑一下子就打开了,附近干力气活的人都会过来瞧一瞧。就算是那些节省的,自己带了主食来的,看见这便宜的价格,也会咬咬牙和同伴一起买上一道菜下饭。
农闲时节,干力气活的人不少,生意也格外红火。
他们家昨儿心里没底定的豆腐少了,中间钱父还跑了好几回县里的豆腐铺子买豆腐,才没让钱三娘早早收摊回家。
数完铜板,三人面面相觑,惊讶得回不过神来。
一天而已,居然有两百多个铜板。
要是之后的生意能维持现状,花钱买出摊工具的钱很快就能赚回来,他们几乎能够想象到那样美好的场景。
“不行,三娘,趁着时间还早,咱们把今儿的钱给宁先生送过去。”钱父起身匆匆翻找出家里的布袋子,将单独一堆的铜板划进去。
钱三娘闻言道:“先生说让我们七天送一回。”
“先生说是先生的事情,你这第一天赚了钱,不送过去跟人报个喜像什么话。”
钱母也起身道:“你大姐今天送了罐蜂蜜过来,你给宁先生带过去。”
夫妻俩三言两语敲定事情,钱三娘笑着低下头,晃了晃孩子的小手笑道:“那柱子在家陪奶奶,娘天黑前就回来,好不好?”
柱子懵懵懂懂,但还是开口:“好。”
夏季的天黑的晚,县城周遭没有土匪,也很久没听闻过猛兽出没,父女俩出门很是轻松。
从钱家到城门口,要经过李家前面的巷子。
远远地就听见巷子里的人闲聊着,说起钱三娘今儿摆摊的事情。这些人就是个八卦看热闹的,现在见钱三娘的生意红火,自然而然就转变了阵营,笑话李家有眼无珠丢了个好媳妇。
钱三娘听了这些话,和钱父加快步伐,走过那条巷子后,面上顿时乐开了花。
县城到小河村很近。
寻常百姓一身的力气,父女俩到小河村的时候,太阳都还没有彻底落山。
村口的大树下依旧坐着不少人,说说笑笑地一抬头,看见钱三娘和钱父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凑在一起问道:“那女的是不是前两天跟竹哥儿学手艺的?”
“看着是。”有人仔细打量了下,“你们说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这大包小包的,送礼吧。”
学了人家的手艺,又没给正经的拜师钱,自然要多走动些才是。
院门被敲响的时候,宁归竹和熊锦州刚去山上弄了松柏枝回来,正在院子里折树枝,听见动静,熊锦州放下手里的东西过去开门,正好和站在门口的钱父对上。
钱父可不是钱三娘,他对熊锦州的威名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会儿跟人对视上,僵了僵,打着磕绊道:“熊、熊捕头,我们来找宁先生,送、送点东西。”
说着,还把手里的小罐子往上抬了抬。
熊锦州朝着两人点点头,偏身让出两人进出的空间,对还在忙活的宁归竹道:“竹哥儿,钱三娘和她父亲来了。”
宁归竹疑惑地“嗯”了一声,放下手里的松柏枝抬头看去,和抬步进来的人对视上,笑着道:“怎么这个点过来,进堂屋里坐。锦州,帮忙倒两碗水。”
“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