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3页)
看着桌上的豆腐,宁归竹回到卧室剪了块粗布下来,盖在豆腐块上,将东西放到阴凉处,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收拾好豆腐,宁归竹走出厨房,见猫爬得有些远了,就将它们给抓回原位,然后进卧室拿出针线篓继续弄没缝完的帕子。
断断续续的,帕子的边已经缝好,接下来就是他答应的绣花。
宁归竹垂眸忙活着,偶尔起身活动一二,一天的日子过得分外悠闲。熊锦州回家看见屋檐下的人,面上瞬间浮现出笑意。
“竹哥儿,我回来了。”
听见熊锦州的声音,宁归竹正好固定好线尾,他剪断线将针放到旁边,抬起手晃了晃手里的帕子,笑着对已经走近的人道:“看看喜不喜欢?”
熊锦州接过帕子闻了下,笑眼弯弯:“你弄的我都喜欢。”
宁归竹笑起来。
夫夫俩坐在一起说着小话,等到工人们忙完一天的工作离开,才起身同进同出地忙活起来。
-
“娘,您要走吗?”
瘦小的幼儿穿着宽大的衣服出现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在厨房里收拾的钱三娘,今天上午有个捕快叔叔过来了,他藏在旁边没被发现,就听他们说什么去不去的,小家伙纠结了一天,这会儿终于忍不住,试探地询问母亲。
“走哪?”钱三娘听见儿子这话,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自己家里,做什么都要随意一些,钱三娘把碗筷搁下,走到门口蹲在孩子面前,“是有人在你面前说什么吗?”
小孩紧张地抠着墙壁,小声道:“上午,我听见了。”
钱三娘愣了下,才反应过来孩子说的什么,她无奈地抬起手摸了摸他,轻声道:“娘不是要走,那个叔叔来是跟娘说找师父的事情。柱子还记得吗?娘要找人学些东西赚钱。”
闻言,柱子眼睛一亮,连连点头:“我记得的!”
看他这样,钱三娘心里叹了口气。
李家人不把她当人,也没将这个孩子放在心上,不足三岁的小孩瘦得跟猫儿似的,平日里安安静静,就算是面对她时也很少开口说话。
现在回了钱家,虽然爹娘和两个出嫁的姐姐都很照顾,但孩子还是那副样子,没有半点活泼劲儿。
想到这,钱三娘对李家的恨意就又多了几分。
自从她带着孩子回到家里后,李家人就一直在外面说她迟早拖垮爹娘之类的话,一来二去的,周遭邻居也开始说她迟早会后悔。这些话说出来无非是为了影响钱三娘一家过日子,然而他们一家人满心只有庆幸。
毕竟如果钱三娘不回来,她和孩子迟早会死在李家。
不过只是庆幸不够,钱三娘还想把日子过红火起来,让那些人知道她钱三娘离了李家,只会越来越好。
心里思绪纷杂,钱三娘牵着孩子的手进入厨房,让他坐在小板凳上看着。
跟宁先生学手艺是必须的,不过还得再等等,至少得让孩子熟悉了她爹娘再说,不然钱三娘怕她前脚去小河村学手艺,后脚孩子就出了事。
宁归竹从熊锦州口中得知钱三娘的想法,点了点头就把这件事搁置到一边了。
人家不来,他们就安心过自己的生活。
今天白天家里尝试的走贩生意很成功,两个堂哥顺利把东西卖了出去,还有好些想买没买着的。再加上县里尝试豆干豆皮的人多了,也有不少人想要买些回去自己弄着吃,生意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熊锦平和王春华回来后,就想着要不要再请几个人来帮忙。
不过这事还是暂且压下了,毕竟才请了一个人,又刚开始和两个堂兄弟做生意,没必要着急忙慌地增加人手。
对此,宁归竹和熊锦州并不知情,他们只知道家里很忙。
两人吃完饭后还去了趟熊家,本来是想着帮把手的,结果家里人忙得有条不紊的,他们俩在那也就只能搭把手,大部分时间都空闲着。
既然帮不上忙……
熊锦州牵着宁归竹的手喊道:“娘,我带竹哥儿走了啊,我们去弄点野菜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