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第2页)
她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塞到阮苏叶手里,讨好地笑笑:“苏叶姐,真羡慕你,能在清北大学工作。”
阮苏叶低头一看,手帕里是一个还温热的煮鸡蛋。
她不客气地收下,剥开一个就塞进嘴里,蛋白爽滑,蛋黄绵密,带着朴实的香气。
她一边吃,一边看着那些被强行带上卡车的知青,随口道:“嗯,总有机会回来的。”
赵晓玲听这话却苦下了脸:“可高考实在太难了。”
阮苏叶咽下最后一口鸡蛋,但没说自己的推测。
她对这个世界运行的具体规则还在摸索,但强大的感知力让她清晰地“看”到了这个国家大部分人心底涌动的东西,
一种近乎燃烧的朝气蓬勃,一种朴素又坚定的理想主义。无数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在盼望着这个国家变强。
而一个基地或国家要强盛,除了需要年轻人,更需要繁荣的经济,需要流通的物资,她隐约觉得,有些东西正在松动,就像冰封的河面下,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走了。”
阮苏叶对赵晓玲点点头,汇入了清晨的车流。身后,卡车的轰鸣和压抑的哭声渐渐远去。
因有两天假期,阮苏叶打算今天去一趟黑市,明天等到傍晚把饭吃了再回清北大学。
阮家:“……”
***
过去十年,黑市如同野草,春风吹又生,但大多短暂,燕京市基本上不超过一年。
可东城根儿竟然能稳固存在整整两年,还发展成规模,这背后的“蛇头”莽哥,在街坊传言里那可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有一批摊主被抓,竟还能放出来。
关依依以前也这么认为。
但多了那本“书”的记忆,她知道莽哥的背景其实差得惊人。
他竟是“老臭九”的后代,成分坏得不能再坏,纯粹是走投无路加上胆大心细、手段够硬,才在这条刀尖上闯出了名堂。
他能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与其说是有通天背景,不如说是感谢上面政策的松动。
书中提到,就在今年,改革开放的文件将正式下达。
莽哥和他的东城根儿黑市,会迎来短暂的、烈火烹油般的“繁荣”,而东城根儿这一片,也几乎成为未来小商品市场的雏形。
关依依了解这些,根源还是缺钱。
过了春节,她十八岁了,每月十五元抚恤金停领。
想让那个表面老实、内里精明的继父把过去克扣的钱吐出来?希望渺茫。继父在人前可是“含辛茹苦养育烈士遗孤”的形象,撕破脸,舆论未必站在她这边。
家里气氛也越发诡异,母亲怨她是个拖累,两个被宠坏的双胞胎弟弟更是变本加厉地熊。
关依依想读书,更想逃离那个窒息的家。
不能差了钱。
书里说什么“站在风口猪都能飞”,现在马上也快到风口,可关依依实践了才知道,挣钱哪里容易!
她唯一拿得出手的是从小被生活逼出来的好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