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谈完正事,桌上的酒菜渐渐温凉。

周子孝让厨娘再热一遍。

连华道不必,漱口饮茶之后便起身。

二人走出厅堂。

天井宁静,阶前洒着银色月光。

周子孝道:“公子以后都住东宫?”

“当然。”连华道,“那么好的住处,不住可惜。”

周子孝道:“那咱们以后不再跟裴相,对吗?”

连华一笑,内心五味杂陈。

周子孝扶着连华登上马车,思忖良久,终于撩开窗帘,小声问道:“公子,事如果办得顺利,可否在殿下面前……”

连华侧过脸,回以微笑:“他知道你的名字,比知道我的还要早。”

周子孝立在晚风中,目送连华的马车消失在巷口。

*

连华回到菡苑,结束了一天的劳碌奔波。

菡苑夏曰清凉。

玉铃在风中轻响。

竹林的清新气息充盈屋内。

“公子。”阿悦抱来一个盛满热水的木桶,放在地上,“泡会儿脚。”

连华脱下足衣,露出两只白皙如玉的脚。

足弓因为多走了几步而被磨得微红,放到水里倍觉舒适。

他想到周子孝问他还跟不跟裴剑的情形,不禁有一二分感慨,原以为自己永远都过不去那一坎,没想只是泡一泡脚,心就已经释然。

*

一周之后,周子孝把《竹谈》集录送到东宫。

连华把自己关在书房,仔细阅读揣摩。

其实这些文章他先前读过一些,但这次他要做的不仅仅是默记文字。

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位置下笔的文气是不同的,或是迎合当时的风尚,或是展示自己的才情,亦或是与对手争斗辩论——看这人交往的人,看这人办过的事,最后再看这个人写的文字,就能发现软肋和伤口。

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学、律学等诸多学院机构,其中以太学最为鼎盛,内外考生足有二千有余。

连华这次选中的一篇文章,就出自国子监太学博士肖立冈之手。

肖立冈,国子监中主张泰阳学的头一号人物,曾在六年前上士桥下的画舫中与他一起拨转过红木鱼雕。

连华放下书簿,见窗外天已明。

“阿悦。”连华剪掉灯芯,没有掩饰心迹,“去探一探文山院。”

阿悦碎步跑进来,低头笑道:“公子看是谁来了。”

连华站起来,看到窗下石桥走过一袭朱明衣。

在他想见李契的时候,李契走进菡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