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 我若为帝(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朱棣的老婆不是别人,正是他徐达的宝贝闺女徐妙云。当着朱元璋的面说朱棣有大帝之资?回头朱棣被砍头,流放,那苦的不还是自家闺女?徐达连忙跪在地上冲着朱元璋哐哐磕了两个头。“皇上!燕王殿下从小孝顺,对待太子殿下更是谦恭有礼,绝不是那种篡位夺权之辈!”“这人妖言惑众,千万当不得真!”朱元璋不是第一次听陈平说大帝之资了。自然只当成是一个笑话。朱棣跟他性格最像,也正因如此,朱元璋几乎能够断定朱棣绝对不会夺自己大哥的位置。“咱又没说什么,你好好听就是了!”徐达闻言,又看了看朱标,见朱标也是满脸笑意,这才紧张地站起身。另一边,陈平还在滔滔不绝地pua朱棣。“所谓天下无小事,你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千万百姓的生死存亡。”“骂你是为了让你长记性。”“是为了让你真正的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明悟历史,并以史为鉴。”“我见过强敌环伺,列强欺压,丧权辱国,民不聊生的凄惨乱世,也见过向死而生,鲜血铸就,雄狮觉醒,巨龙昂首的辉煌。”“我更见过百姓衣食无忧,病有所救,贫有所济,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你从未曾见过的开明盛世。”“我不希望大明重蹈我所熟知的历史。”“我若未曾来过便算了,既然来了,哪怕是一心求死,也想让大明在我死后,走上我未曾知晓的未来。”朱棣听到陈平的话,虽然不甚明白,却也能听出陈平话里的期待和沉重。当即跪在地上,沉声说道:“先生,学生从未想过,自己在先生心中如此重要。是学生自以为是,有愧先生教诲。”“无论学生今后能否成就帝皇之位,誓必谨记先生教诲,时刻将百姓和大明未来放在第一位。”“我若为王,比镇守边关,开疆扩土,开拓大明万里疆域。”“我若为帝,必励精图治,善待百姓,固守大明万世江山。”“还望先生教我!”另一边的朱元璋和朱标也被这一番话点燃了激情。哪怕知道朱棣话里还是有野心,也不得不为他此刻的豪情折服。毕竟一个是亲爹,一个是长兄。总归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弟弟,能够立下不世之功。另一边,陈平点了点头,沉声说道:“你上午给的三个休养生息的策略,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历朝历代提到休养生息,都知道要减轻赋税,可这赋税怎么减?能不能减下去?能不能落实到老百姓头上?”“卫所兵开垦荒地,然后开垦出来的荒地归属问题怎么解决?谁去种?种出来之后,怎么保证每一粒粮食都能用到朝廷身上?”“至于扩大徭役,更是笑话!从哪扩?从百姓身上扩还是从富人身上阔?还是你这个燕王亲自去蹲徭役?”“这三个策略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其实就是脱裤子放屁,没什么卵用不说,反而会加重百姓负担。”朱棣细细琢磨了一下,当即明白过来,连忙说道:“求先生赐教。”陈平叹了口气说道:“休养生息,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基础上提高国力,进而富国,道理简单,里面的学问却不简单。”“首先,简单的赋税减免,短时间内并不能对朝廷有益,这个成效可能要几十年,经过一代人的休养之后,人口出现增长才能有效果。”“而且单纯的减税,对百姓意义并不大,因为如今大明的土地在百姓手中的少之又少,这么一减,真正受益的并非百姓,而是那些坐拥万亩良田的勋贵劣商。”“至于开垦荒田,则更是劳民之举。”“卫所兵来自百姓,本就是用百姓中的军户当作守卫一府之地的府军。”“从洪武初年开始,卫所多有逃兵,更有卫所官占用屯田,私役军士耕种,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到时候又要养出不少贪官。”“扩大徭役,则更是劳民伤财,明军又不是特别缺武器,明军的武器水平对抗周边那些小垃圾几乎相当于降维打击了,为什么还要扩大徭役开矿?”“即使要开,那也是在休养生息之后,否则的话,你这算什么休养生息?谁家休养生息的同时还要加重徭役?这不是精神分裂吗?”“你朱棣金口一张,扩大徭役。政策下发下去,地方官的徭役名单从哪里增补?”“到最后不又强加在老百姓身上?你朱家是真的不拿百姓当人是吧?”“蒙元才被打跑了几年啊?你就不怕徭役过重,官逼民反?就不怕这大明出现另一个朱元璋造了你朱家的反?”一番话说下来,隔壁偷听的朱元璋和朱标顿时冷汗直流。这陈平所说,句句属实!谎言不会杀人,真相才是快刀!,!上午被骂时,还觉得自己儿子的策略被人轻视,自己的名声被人贬低。可如今听到陈平的解释,朱元璋恨不得抽自己的脸!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没有想明白?同时,也让朱元璋明白了,如今的大明,确实弊政不少!朱元璋擦了把头发的汗,长叹一口气。“咱错了!”“皇上!”“父皇!”朱标和徐达同声喊道。却见朱元璋摆了摆手,眼神里带着一丝自责和愧疚。“从前刘基还在朝堂的时候,也曾说过同样的话。”“真的?”朱标诧异道:“当时是如何说的?”“他就如同陈平所说的一样,说卫所制度隐患颇多,若是不能加以改正,势必将成为大明未来的累赘。”“他还说,大明开国封功勋贵胄,给的赏赐太多,会加重百姓负担。”朱元璋仿佛忆起了往昔:“刘伯温这个老狐狸,一辈子没跟咱说过几句心里话。”“可偏偏他对咱的劝谏,咱都当了耳旁风!”朱元璋现在还记得,刘伯温当时是如何劝诫他的。只是那时他初登大宝,从要饭的到一代帝王,自然飘飘然了。所以,刚愎自用的朱元璋,并没有听从刘伯温的话,更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之后对于刘伯温的谏言他绝口不提,只是经过陈平这么几句骂声,倒让他清醒了许多。“是咱错怪了青田先生……”朱元璋喃喃道。:()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