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3页)
她脸上的疑惑太过明显。裴越并未直接解释,而是第一次提起了自己的事,吐出长长一串话。
“我母家姓庄。外祖父膝下三子一女,然论起经商之才,三位舅舅皆不及我母亲分毫。她十几岁时便已代外祖父掌理家业,几位舅舅亦需跟在她身后学习。后来嫁与我父亲,亦未曾困于内宅,每月总有半月时光奔波于各处商行。我与父亲皆以为,无论男女,皆当尽其所能,行其所愿,方不负此生。”
无论男女,皆当尽其所能,行其所愿……
原来竟是受了他母亲的影响。楚钰芙想起书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心念一动,脱口而出:“若有机会,你会创办女学,让女子读书明理吗?”
裴越放下碗筷,目光沉静而认真地看向她:“若有机缘,我愿竭力一试。”
母亲去世后,他曾随父长驻军中。有一年剿水匪,途经一遭匪患摧残的村落,竟惊见带头重建村子的头人,竟是个健壮黝黑的妇人。自那时起,他便深觉,男女之别,不在筋骨气力,而在能否尽其才。任人做事,当以能力论高下。
听到这个回答,楚钰芙眼神微闪,未再多言。只是亲手夹了一块炖得酥烂入味的糖醋小排,轻轻放入他碗中。望着眼前人俊美的眉眼,她默默思忖,这样心怀开阔的人,真不该英年早逝。
-
排除了顾虑,楚钰芙便很快动作起来。
首要之事是选址。
她吩咐马管事在金马街南,临水的上坡处,盘下一间三层带院落的铺面。紧接着,便是向京兆府市署递了文书,申请正式的“市籍”。
因浴堂需大量用水、用火,隐患不小,需按照京城“潜火队”的防火章程,在廊角檐下备齐了陶缸沙袋。又因涉及药浴方剂,还需将所用方子整理成册,报送翰林医官院备案审核。
幸而她顶着将军夫人的名头,各方衙门并未刻意刁难,这些繁琐的手续很快便办妥了。
接下来是内部营造。楚钰芙于此道并不精通,特意请了一位经验老到的营造师傅共同商议。几番探讨,格局逐渐明朗。
一层划出敞亮的前厅接待,再分隔出若干精巧雅间,内砌药浴池。池下铺设地龙,以保持冬季时的室温。
二层设为开阔的休息大厅,铺设舒适的矮榻案几,供客人浴后小憩,享用些精致的茶点简餐。
三层则规划为私密的诊疗区域,专为需要问诊的客人准备。
定位既是面向京中官眷,收费不菲,装潢用度上便极尽讲究。
里里外外选用的木材,皆是自带淡雅馨香的黄花梨。楚钰芙考量得周全,黄花梨木质坚而韧,抗变形能力极强,最是不怕水汽。
大燕澡堂业繁盛,统称“香水行”,门前悬一水壶便是标识。
普通澡堂中,搓背、修脚、按摩推拿等服务一应俱全。因此,除却招募掌柜、药师、杂役,还需招纳普通侍女,以及精于推拿按摩的‘汤疗工’。
其中大部分杂务,马管事皆可代劳。唯有一项,他无法越俎代庖——那便是考核搓澡按摩的女工。此事只能由楚钰芙亲力亲为。
她不仅亲自检验女工们的手法力道,甚至不厌其烦地教导她们辨认穴位,讲解如何循经走络,为客人更好地舒筋活血。
这一忙,便是一个多月。她几乎是脚不沾地,分身乏术。
除了紧锣密鼓地筹备浴堂开张,还需隔三岔五前往信国公府,为严大公子施针调理。稍有空闲,便要看书学习,研究沈夫人身上的余毒。
屋漏偏逢连夜雨。已痊愈数月的蒋老夫人,腰疾竟又有些反复。念及赵侯爷此前的维护的,于情于理,楚钰芙都不得不抽身再跑几趟侯府。
连日奔波劳碌,她眼下很快挂上了一抹淡淡的青影。她这模样弄得裴越黑了脸。
允许她有自己的事可忙,却不是让她忙得休息的工夫都没有。
于是七月末的时候,他强行将人拘在府中,勒令她好生歇息一日,哪里也不许去。
楚钰芙难得在家偷闲,上午阳光正好,便指挥丫鬟们将屋里积了些潮气的书籍搬至院中,摊开在竹席上晒晒。自己用过午膳后便回榻上补眠了。
这一觉睡的格外沉,朦朦胧胧醒来时,耳畔传来噼噼啪啪的雨声,她先是想着,怪不得睡得这么香,原来是下雨了,随后猛地睁大眼,想起院里还晒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