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页)
“绸缎庄往来多非俗客,王五谈吐斯文懂得进退,便能维持住铺子的体面格调,这关乎孙女与家中的脸面。祖母教导‘稳’字当先,张三过于木讷,李四则虽有才干,但喜性弄险。唯有王五行事稳重,行事章程,更合‘稳’之一字。”
“王五虽缺乏掌柜经验,但可请有经验的二掌柜或大伙计,帮忙辅佐,悉心栽培,必能在以后独当一面。”
魏祖母听后,抚掌大笑,眸中浮出赞许之色:“好好!芙儿能一眼看透这‘体面’、‘稳妥’四字乃命脉的道理,祖母便放心了。记住,选人可不是选完便罢,如同栽树,你要时时看顾修剪,勤过问账目,方得始终。”
说罢,她抬手从桌上拿起一本厚厚的烫金册页,递了过去:“裴家的聘礼单子今日送过来了,你且看看。”
楚钰芙接过,低头便看到册子扉页上大大的两个字:聘礼。
她手腕微动,将册页徐徐拉开,哗啦一声,展开竟足有一米长,上面用簪花小楷,密密麻麻列着:
银锭一千两、彩缎六十匹(罗二十、绫二十、绢二十)、仙台街绸缎庄一间、京郊水田二十亩、销金盖头一副、金钏一对……大雁一对、羊四口、龙团胜雪茶饼二十斤、蜜饯雕花果盒十二匣、泥金鸳鸯笺婚书一通。
她越看越心惊,眼睛越睁越大,小嘴微张,最后猛地合上册页,看向祖母:“祖母……这也太多了!我的嫁妆哪里凑得够他这聘礼的二倍啊!”
裴越不是说父母双亡吗?怎么这样有钱?就算他有些父辈遗泽,也不至于全给她吧?
魏祖母拍拍她膝盖,示意她安心。
“莫慌,除去我与你爹爹先定下的那些,你姨娘遗下的那间药铺,还有那些首饰,自然都归你。你嫡母那间茶肆虽泡了汤了,但是说好的紫檀木*顶箱柜,酸枝木屏风,一件都不会少。”
老太太眸光精光一闪,盘算得清楚:“这些日子侯府和国公府也给了你不少东西,全算作添妆,还有那一箱子上好的皮草,林林总总祖母都替你算过了,虽不至于翻翻儿,却也相差并不多。”
楚钰芙掐指算算,好像也是哦。
侯夫人和老夫人给的头面、瓷器、绸缎,国公府更是不消说,别的不提,就那两匹软烟罗就价值不菲,算起来,似乎、大概,还真的差不多够了!
她忽然有种穷人乍富的感觉!
好像……无论是这份厚得吓人的聘礼,还是自己那份沉甸甸的嫁妆,最终不都还是她的?!
夭寿,也没人告诉她结个婚会直接暴富呀,好值!她居然要摇身一变,成为坐拥田产铺面,金银细软的小富婆了!
如此想着,她抱紧那份聘礼单子,嘴角抑制不住地往上翘。
看着孙女骤然明亮的眼眸,魏祖母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将未出口的疑虑按回心里。
裴家这门第,给出这样一份远超楚家预期的厚礼,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看重芙儿与侯府、公府的人脉……还是单纯看重芙儿这个人呢?
【作者有话说】
不好意思宝宝们,晚了一个小时。
第59章
六月初六,宜嫁娶。
裴楚两家结亲的吉日,便定在了这天。
初五的楚府,已是满目映红,一派洋洋喜意。
府门前,成对的红灯笼高悬,上面用金墨书着大大的喜字。门柱连同镇宅的石狮子,皆被系上红绸,簇新的红毡从大门一路铺到竹玉院前。
夜幕初降,阖府灯烛齐燃,连清冷月色都被晕染出几分朦胧暖意。
慈寿堂内灯火通明,祖孙俩坐在圆桌旁用晚膳,明日便是大礼,此刻也不拘着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了。
魏祖母放下筷子,用帕子按按嘴角,看向楚钰芙,笑着摸摸她鬓发:“明日离家,你便是裴家妇了,祖母再唠叨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