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页)
笔尖触到纸页,一个一个名字重重叠叠在脑海中闪过。
杨淮、袁万舒、孙氏、钱氏……
他心下一惊,甩开笔杆。
不,不是他原本的名字,他还没写名字。
墨水飞溅卷面。
考官走过来。
连华举手示意:“换一张答题纸。”
考官拿起原卷,微皱眉毛:“都完成一大半了,确定要重新写吗?”
连华道:“确定。”
新的题纸铺开,满眼是清净的白,
连华深深吸一口气,心神终于安定下来。
他再次拿起笔,在封弥线内落下两个端正的楷字——连华。
一瞬之间,天地清明。
他全神贯注,落墨如飞,再也听不见任何杂音。
一行、两行……一页、两页……上半场、下半场……
古今文华在那白皙纤细的手腕之间流动着。
他的口中默念词句,一点一滴雕刻着绝世的作品。
铜漏报时,香篆尽。
本届经义进士考题题量极大,金铃响起的那一刻,考官收卷,前后左右都在拖延赶写,只有连华的书案整整齐齐按顺序摆着写完的答卷,座位人已空。
破除心魔之后,到第二日考策论时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止连华。
策论是他的优势所在。
他反思过顾羽对他的评价,即‘词赋流于形式,策论毫无力度’,如果是十余年前确实如此,但现在他历经锤炼,思想成熟文笔稳重,不会再写“圣人以德御天下,威加域中……”那样的话。
五道策论题,上晌写三道,下晌写两道,一日之内完成。
连华的每张题卷都是中规中矩的篇幅,几乎和官署公文风格一致,简明切要。
二月初二,申时已尽,日入。
金铃响起。
考官收卷,考生离场。
贡院灯火通明。
连华搁笔起身,背对着满堂红光,心中仍有余音绕梁。
正当他准备用剩余的力气钻出茫茫人海之时,一颗冰霜落在鼻尖,引得他猛地吸气打了一个喷嚏,朝前摔去。
出乎意料的,一只手扶住了他。
接着是第二只手、第三只……
扶风道:“连公子,保重。”
徐浩存道:“保重啊连公子。”
连华笑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