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页)
冷青想了想,道:“国子监馆舍多人住一间,自习更是几十人同处一室,你往那儿一坐,影响周围生徒不说,恐怕没有夫子敢教你,岂不是添乱么。”
连华道:“我就是年纪大点,又不添乱,何至于不敢教。”
冷青道:“你不需要人教,只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这时,周子孝放下空碗,咽掉嘴里的汤水,拿起茶水漱口。
连华道:“子孝兄吃饱啦?”
“公子若是不嫌弃,可以住到我那儿。”周子孝的语气温和,让人听着踏实,“我那儿两间厢房都空着,比起菡苑楠木铺地是寒酸些,但还算清净。”
连华笑了笑,用折扇把自己那份乳酪推到周子孝的面前。
周子孝道:“你愿意吗?”
连华点头:“我吃的很少,如果住子孝兄那儿,我还可以吃得再少些。”
三人吃完点心,在杏红柳绿的城郊又散了散步,傍晚才回京。
*
清明过后,连华带着阿悦搬入周宅。
对于周子孝,连华没有太多羁绊,但他始终记得这个人之所以愿意随自己出生入死,是因为一直都盼望和他过安生日子。
什么是安生日子呢?
他想,大概就是初到东京还没有走入贡院考场时的那样,每天代笔赚点小钱,天亮天黑就等着听打更的钟鼓,什么都不图。
那样的日子虽然不会再有,但现在的心境可以比那时还更宁静。
他在备考之余还是能腾出精力帮助周子孝在激流中架稳扁舟的。
连日,春雨拍打竹窗。
阿悦拉开门走进房中,为二人摆好菖蒲酒。
连华正和周子孝讨论事情。
闻喜宴之后朝中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裴剑虽降级但是仍然把持朝廷事务,李睿因有主持岚社之功又被委以协理宗正寺等重任;李契在旧王府筹备南下事宜,但因为手中无权,各处钱资运转艰难,更有不少落井下石的官员跟风弹劾。
“公子,今日朝会,曾参政等人竟然说晋王办事拖沓,故意延缓离京时日,是对官家废黜太子之位心怀不满。”周子孝摇了摇头,叹气道,“晋王究竟为什么到现在还出不了城,他们自己难道不清楚么,但凡超过一千钱的开支计省都要卡着,如何快得起来?朝中许多人都想上奏为晋王辩护,你怎么看?”
连华道:“子孝兄,这件事的本质是夺嫡,你想清楚了,真的要介入吗?”
周子孝道:“除了追随晋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连华笑了笑:“好像也是。”
周子孝道:“我不知是否应该上奏为晋王辩护。”
连华道:“可以但没必要,因为他确实不想去汐州。”
周子孝道:“那他为何答应离京?”
连华道:“听过申生重耳之事么,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此时是官家对殿下疑心最重的时刻,殿下离开东京才能避免是非,静待时机。”
周子孝恍然大悟,感激道:“公子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连华笑道:“所以,子孝兄如果想在晋王殿下那里留个好印象,倒是不必在公堂之上替他辩护,只要随我一起去送行就好。”
周子孝道:“好,我听你的。”
*
晋王旧府,陈旧积灰结着蛛网的屋檐下挂着一盏昏黄的灯笼。
李契独自走到庭院中,望着徒长的树梢,背过手。
酒袋落在井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