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页)
胡颢在隔壁听见,笑了笑道:“我把他托付给你了,他爹娘死得早,我算教会他读书写字:以后你得教他做人。”
连华蹲下,扶扶风起来,捋过少年凌乱的头发。
“扶风愿拜公子为师……”扶风的眼眶泛红,“不知公子是否愿意收留……”
连华笑道:“走,我为你寻一处归宿,从此你不必再与古刹青灯为伴。”
小马车离开清瑶司,一路向南。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扶风抬起头,仰望着巨大的石牌坊。
“公子,这里是?”
连华道:“国子监。”
国子监在省试前七日把参加考试的生徒划到麓院统一安排复习,所以,连华带着扶风走进广文馆的时候,遇见的大多是开春前来报到的新生。
连华带着扶风登记名字,领取铺盖。
官舍的条件比从前更好,两个人就有一间房,房中还有暖炕。
扶风走进房间,摸了摸床和柜子,眼中流露出憧憬。
“扶风,我知道你已经中过进士,但这些代人考试的成绩不能作数。”连华道,“你要功名,就得三年之后自己再考一回。”
扶风道:“那有何难,扶风只怕三年太久,报答不了公子的恩情。”
连华道:“只要你以后肯走正道,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
二月初一,天空微亮。
朱雀门外缓缓涌来庞大的人群。
考生在礼部贡院周围集合,紧张地等待检录入场。
时隔三年,春闱又一次开始。
连华站在巷口静静看着这龙门之前百鲤争渡的恢弘场面。
——“怜玉公子。”
徐友文朝他走来。
依然是那一袭白衫,面容虽变得棱角分明颇具沧桑,眼神纯净如初。
连华笑了笑,躬身作揖:“祝徐兄一切顺利,金榜高中。”
“十二年。”徐友文感叹道,“昔我来时,雾霭沉沉,今我往之,雾散天青。”
连华道:“说句实话,这十二年里我时时都在担心,担心似徐兄这样的明朗之人因为看到考场的黑暗而心灰意冷,弃前程而去……此时此地又见徐兄,我的心情难以言表,只用一句话与君共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徐友文握住他的双手,郑重地按了一下:“张榜之日有缘再相会。”
哐,一声锣响。
队伍缓慢开始挪动。
连华看着徐友文走进考场的背影,无声哽咽,热泪盈眶。
他也不知如何形容那种庆幸的感觉,就像从火山烈焰之中捧出了一颗露珠。
*
贡院的大门缓缓关闭,红漆梁木消失在视线中。
连华没有跟进去,因为他已经知道这会是二十年来最为清明的一场科举,可他不知道的是,面对这场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龙椅之上那位曾错杀过他父亲的至尊圣人会做出怎样的裁定。
*
东宫菡苑,竹意静静焚燃。
在省试进行的两日内,连华凭着记忆加之自己的理解写成策论,准备与李契探讨关于吏部对新科进士铨选之权的去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