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页)
李契出班:“臣在。”
李庆道:“你是太子,又正在主持科举改革,你来推荐两个人。”
李契竖起玉笏:“臣以为,太子宾客翰林院学士文兴阁郎中潘旭潘东阳,材优干济政绩斐然,堪当礼部尚书一职;现国子司业周赟周子孝,景元十八年进士及第,历任大理评事六年,国子司业八年,堪为国子祭酒。”
李庆一阵带痰的浑浊咳嗽,端茶清口,良久没有说话。
御座之后的四团扇缓缓摆动。
堂下几百顶幞头的平脚也随着窃窃私语而摇晃。
曾涛预咳一声打扫场面,出班道:“陛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朝人才济济,太子所言有理但只是一家之说,臣以为选官用官还应当听一听裴相的建议,各位同僚如果有推荐人选也可以畅所欲言。”
裴剑侧过脸,斯须盯住曾涛。
曾涛飞快地一笑,鼻根横纹深褶而又变浅。
“参政之见合理。”李庆道,“寒英,你是百官之首,你也说两句。”
裴剑应是,把笏板压在左臂上,目视阶前:“如此臣补充一些建议,礼部以往不止负责科举教育还执掌礼乐及外交之政,从这个角度说,项琛担任本部侍郎已八年,历经磨练,面面俱到,也是礼部尚书的合适人选。”
李契站回自己的位置。
裴剑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国子监,前任祭酒陆虞为臣所提拔却犯下累累罪行,臣已没有什么脸面推荐人选,就从历任情况说一说合适的选用范围好了——宝宁年间祭酒叶清臣,进士出身,知制诰六年;熙平年间祭酒孔维,九经及第,历任国子司业六年;……庆德年间祭酒连安,省试状元,历任太常少卿六年。”
被点过的职位有十来个,分别是翰林制诰、国子司业、起居郎、知府、知州、工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大理少卿、宗正卿、崇政殿说书等。
“陛下,臣……”
“咳,咳……”
殿堂咳嗽声一时此起彼伏。
这里有个本朝的规矩,为避免两个人同时出班造成混乱和尴尬,发言之前大臣皆会预咳一声称之为打扫,就是打招呼的意思。
裴剑的言语似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百官无法再缄默。
鸿胪寺官员按次序引导。
工部侍郎丁铭率先出班表明态度:“陛下,礼部侍郎项琛协同工部修缮大相国寺功不可没,虽然他不及东阳公的学识,但论实际业务礼部离不开他。”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顾卫群站回队列,目光往后排扫过一遍。
吏部侍郎姜凯接住上级暗示,一步出班:“陛下,往年吏部铨选臣都是与项琛项大人对接,深知项大人对下属关怀提拔,对上级讷言敏行。”
萧岑站在裴剑、曾涛等宰执之位的左后方,被官帽上两条长长的展脚限制住动作,既无法看到李契的神情,也无法向鸿胪寺官员传递眼色。
翰林制诰接连出班,附议裴剑。
大理寺丞道:“无意冒犯东阳公,只是听闻各地频频闹出秋闱舞弊案件,有些不知门路的考生居然敲响了大理寺前的鸣冤鼓,臣这才问过,得知今年舞弊甚至比往年还多,于是心生忧虑——太子所言的政绩斐然难道就是这吗?”
这些话看似面君而谈,却字字句句指向东宫。
阶前烛火似静止着。
御座之上的真龙天子一言不发,纱幔后的眼眸显得空洞幽黑。
从大理寺丞开始,朝会往揭露改革之过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