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1页)
连华凭着自己的判断对李契所问之事做出解释,暂时打消了李契的疑虑,但他知道必须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所说并不是盲目乐观。
九月初一朝会之上如果文兴阁无法给出交代,东宫很可能会失去圣心,致使改革半途而废。
连华向李契索要清瑶司调度之权,在三日之内制定统计方案。
谢祁生派遣手下前往邻近开封府的京西、京东、淮南、河北四路办两件事,一是查阅当地州学往届州试的徇私舞弊案件记录,统计历年未上报朝廷但性质同等今年上报的案件数量,二是对今年上报案件的尺度进行详细说明。
连华没有想到的是,谢祁生居然在七日之内就完成任务,比计划还超前三日。
*
清瑶司,秋风扫过金色落叶。
官吏在堂中背诵刑律,狱卒对假木练习拳脚。
连华到后院时,正见剑锋划过空气于层层落叶间留下一道清晰泥土痕迹。
谢祁生在舞剑。
“谢大人能文能武,行事高效。”连华由衷夸赞,“怜玉佩服。”
谢祁生道:“这就说的是一个养兵和用兵的道理,清瑶司跟看科考每三年才办一茬事,平时虽没有活,但我并不放纵底下的狱卒,我给他们找差事养家糊口,让他们去刑部、开封府历练,如此待到真上场时他们才能保持原有的状态。”
连华道:“三年即千日,谢大人所言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
——“殿下,经过清瑶司谢大人的统计,仅京西、京东、淮南、河北四路,景元二十四、景元二十七、景元三十年发生相同案件的数量均在百起以上,由于今年秋闱地方重视,统共只发生三十六起,改革之功可谓卓著。”
东宫文山院,一沓厚实详尽的册薄摆在案头。
连华秉扇颔首,答话如流。
李契面露欣慰:“先生真料事如神。”
秋日暖阳透过窗柩照在纸页之上,斑斓灿烂。
主臣二人得知结果不由心生感慨。
春华秋实已有二载,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事实终于还给他们一个光明的答复。
连华静了片刻,开口:“但这件事还没有做透。”
李契道:“此话怎讲?”
连华道:“街巷之中的流言是谁人散布还没有查清此其一,卷面誉录的实操方案还没有成熟此其二,臣会继续去办,争取在九月初一朝会之前……”
李契叫住人:“先生。”
连华回过头。
李契道:“注意休息,保重身体。”
连华道:“臣无碍,时间紧迫。”
李契暂没有回话,先批完面前的公文,拿起印章缓缓按进红泥。
殷红稠汁染过白玉印边。
这一刻,连华想起桂花树下李契让自己暂缓轮巡之制时的场景,彼时也是一样的语气,一样的说词,李契用保重身体之类的话暗示他不要急于求成。
印章抬起。
印泥留下凹凸不平的软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