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范晏呼道:“太子殿下,臣不愿进京,臣愿留在地方讲学。”

李契道:“好,孤准你到国子监轮巡一年后再回余县,把所见传授地方。”

*

“太子到临安府,并不想与你们对抗,而是想借这次考察提前放出一个消息。”连华手执折扇,不紧不慢对石观澜道,“改革之后,科举不再只准士族参与,也会对商人开放,除去常科,还有专门针对商业管理的制科。”

石观澜拈须一笑,绕到连华的背后:“此言如何能当真?”

连华侧过脸:“你若不信我,不会请我来,你既请我来,就等我的这句话。”

石观澜道:“公子好生自负。”

连华道:“此时此刻太子正在余县,如果孔知府的耳朵没有聋,应该也已赶到,之后看他的反应,你自然就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

石观澜走到正面,让狭窗光线照亮自己的面孔:“我是从蒋公子口中听到这个消息的,可你到临安却不找他,而是找孙、钱之流问事。”

连华道:“蒋老先生高义,我不愿牵连他们。”

四目相对。

连华和石观澜相视而笑。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一番对话之间,连华化敌为友,真正让石观澜明白——捐学入流之风形成的根源在于把持朝政的士族以科举为门槛排挤其它阶层,而太子这次对科举的改革,正是要从源头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范晏之案牵涉国子监与地方轮巡之制,也与地方办学息息相关,太子一定会管到底。”连华笑道,“至于石老板的真金白银要说什么话,我倒心怀期待。”

*

三月底,一道圣旨从中书门下发出。

圣人听闻范晏之事,准太子之请,贬谪孔德海为钱塘知县,革去三司及两浙路捐学入流之官员三十余人。

飞骑手执锆文踏过两府门前的大街。

裴剑站在阁楼之上,背过手,久久地凝望远方的宣德门。

杨淮站在后面应答:“回裴相,升孔连顺的奏请在月前就已拟好,是萧侍郎呈到御前的,这个人在京十余年没见和哪个党派走得近,但因是孔德海的兄长,所以满朝都认为,他升任户部使是太子与裴相达成的协议。”

裴剑道:“也就是说,太子在出发之前就想好如何绑住我们的手脚。”

杨淮欲言又止。

风吹过,铜鉴之中那张沧桑而刚毅的面庞微微晃动。

裴剑道:“太子此举一箭三雕,一来为国子监与地方的轮巡之制打好模子,让天下有法可循,二来整顿地方风气,鼓励兴办县学,功在社稷,三来……我原以为那些御贡商人会对抗改革,但这次,他们不仅没有动作,反而纷纷去劝说被革职的人暂且忍耐支持改革,似乎和太子形成了联盟。”

杨淮一醒:“是怜玉从中周旋。”

裴剑静默片刻,走到墙角的铜鉴之前,正了正衣襟。

“杨大人,事情现在有些不同。”裴剑道,“你和陆大人仔细再查一下怜玉,除了香料商人安庄,除了冷家庶子冷奕,我想知道他还有没有第三个身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