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1页)
春色透过窗棂洒入船舱。
连华张开手臂,慢悠悠地伸一个懒腰,微笑道:“多谢殿下关照,臣很好。”
波光粼粼映在那张清隽容颜之上,衬得眼眸似水晶般清亮灵动。
湖蓝色的丝绸长衫印有云纹,跟随飘逸的体态,如云卷云舒若隐若现。
连华本就在江南长大,回到这片山水之间,更显斐然气质。
李契多看了一眼,转过身背靠屏风:“今日临安知府孔德海陪同孤视察府学,晚间玉壶园设宴,先生如果没有什么事,就随孤一起。”
连华笑道:“得令。”
李契侧过脸,目光落在那道好看的影子上。
连华也没有再说什么。
*
船队从艮山水门进入临安府。
知府孔德海身穿一袭朱红曲领大袖腰系革带下加横襕的公服,率领一众青袍官吏等候在码头,迎接太子行船。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臣临安知府孔德海参见太子殿下。”
大道两侧朱旗列列飞扬。
南边凤凰山钟灵毓秀,西边湖光潋滟。
整座城郭笼罩在青紫烟火气之中。
李契与孔德海会面,出发去府学。
连华乘坐马车紧跟太子车仗之后,卷帘张望,也是头一回见到除东京以外如此精致繁荣的街市。
城东可见擢丝坊、桂酒库、秀香坊、平枝仓等诸多仓库环绕在驻泊司周围,航运繁忙昌盛。
沿着主街行进,过三五座拱桥便是城中最大的瓦子。
连华对瓦子勾栏有种特殊的情感,他曾在这样的地方代笔写信,知道许多人情冷暖,也曾在这里的酒肆青楼之中作词吟诗,体味过风流潇洒。
比起礼制森严的州学、府学与书院,他与许多文人骚客一样,倒更喜欢有烟火气的地方,于是多留心记了几处牌坊名字。
一个时辰之后,车队过西边的丰豫门,在府学门口停下。
左右红漆圆柱挂有一副篆刻对联-一竹里书声来隔院,松间棋韵静虚窗。
门口站着两位学官。
蒋泰去年到此轮巡居于首位自不必说。
另一位名陈琛,是民间德高望重的先生,通过知州举荐担任府学讲学。
李契见过面,迈过门槛。
大院传出整齐的读书声。
“殿下,临安府学共有学生五百余人,学官四十人,皆从乡县选拔出来。”孔德海笑道,“由于春季学业繁忙,臣觉得不要打扰学生读书为好,所以只请了蒋老先生和陈夫子陪同巡察。”
从窗户往里看,一排排学生手捧书卷坐得端端正正,读得十分刻苦。
穿过教室可见藏书阁、刻书房与宿舍排布有序,文吏往来其间秩序井然。
李契道:“孔大人,临安学府办得挺好。”
孔德海道:“哪里,乡野地方无法和国子监相比,但尽心力而已。”
李契走到一处凉亭,手掌抚过山石,淡道:“好归好,只希望今日这样的场面不是为应付本王的视察而布置的。”
孔德海挺起胸膛,落落大方:“臣在任的时间不长,说话是分量不够,但请殿下移步玉津苑看一看碑林,自见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