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度支使杨淮对国子监扩建、州府兴学及改革后增设人员的花销逐条陈列,表示国库并不充裕,此项支出已影响到军防、赈济、水工等等重要事务。

李契听着朝自己扑来的风雨,挺直腰背,长叹了一口气。

一阵北风吹过,烛火动。@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大殿之中如有吟啸。

“朕真是没有想到,由顾卫群的一个提议牵扯出这么多的事来。”李庆道,“太子,你有什么想辩解的吗?”

李契道:“臣没有什么想辩解。”

他选择沉默,但在这朝堂之上,沉默永远不是底线。

他已经从御前奏事的位置退到皇太子的位置,如果再退一步就得和宣王李睿、宁王李襄共同退到臣工之列。

“陛下。”裴剑在这一刻昂然挺胸,竖起玉笏,“太子一片公心无可指摘,改革想要成功必然会得罪人也可以理解,但朝廷事务离不开各部协同,臣认为如果潘旭和周赟不能服众,那么就不宜担任礼部尚书和国子祭酒,这没什么可议。”

李契的腮帮因咬牙而动了一下。

裴剑道:“陛下,臣认为礼部侍郎项琛……”

一刹那,剑鞘击打在金鱼符发出清亮的撞击声。

李契跨步出班,站在裴剑的前面,跪地请奏。

裴剑虽年长但声音不如李契低沉而富有穿透力,两相交锋只输在尺寸之间。

“太子啊。”李庆往前坐了坐,语重心长,“裴相说的有道理,你还年轻,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干涉朝廷用人,你时刻都要记住,韬光养晦。”

李契态度诚恳:“臣没有怨言,臣只愿为陛下分忧,等到改革成功的那一日,臣请陛下拿着臣今日的错处治臣不贤不孝之罪。”

李庆道:“你既然没有怨言,为何仍跪着呢?”

李契道:“各地乡试结束之后,文兴阁即将筹备省试与殿试,方才诸位大人也说实务大于虚名,臣该担的罪早已担着,只怕陛下因街头巷尾的流言堵住臣的口不让臣说话,又因为别有用心的诬陷捆住臣的手脚不让臣办事。”

众臣看不到李契抬起脸时眼中的目光,只见阶前烛火乱颤。

纱幔之后的圣人扶着龙椅一阵咳嗽,如有血丝在喉。

“有争议之事暂且搁置。”李庆神色和缓,“科举进展如何,你有事就奏吧。”

殿堂之中数百件纯白的方心曲领如数百件垂挂的璎珞随风摆动。

萧岑、潘旭等人看着李契的背影,捏紧手中的奏本。

杨淮、丁铭、顾卫群、姜凯、大理寺丞之众时不时抬眼探动静,还不知风向即将发生改变。

——“……河东路一百八十四人,乡贡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七人,生徒共计四百六十八人……”

李契打开奏本,一字一句念过,声音足以盖过殿堂之内其余嘈杂。

光影挪移,房梁四层晕染的彩画龙首如从房梁中飞出,睁着怒目直临波涛。

直到此刻,裴剑及其党羽才渐渐感到腿脚如铅沉重。

李契没有被委屈击垮,更没有掉进对手设下的让他自证清白的陷阱,而是在以一人之力承受住所有声讨之后,以诚服人结束吏部的议题,扭转了朝会的方向。

一场环环相扣、逻辑缜密、内容详实的奏报正式开始。

“以上是参加本次省试的人员情况,对此文兴阁做了详尽的调查摸底。”李契道,“陛下,下面请清瑶司主官对秋闱入选省试情况进行奏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