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页)
顾羽摇了摇头:“他的词赋流于形式,他的策论毫无力度,若是当堂对策他定然赢不过我,怎会是绝无可能?”
连华道:“误会了,足下可以是今年的状元,但今年怜玉不参加科考,等三年之后他再取状元,与足下井水不犯河水,凭什么说超越呢?”
顾羽怔住:“你……”
“足下该不会以为怜玉年年都参加科考吧?”连华歪过头,一脸抱歉地笑道,“他又不是春燕,每年都要在贡院筑巢。”
后面的考生看见这一幕都笑了。
顾羽再没有口出狂言,只低头写下自己的名字,确认参加三月初的殿试。
韩双宏仍有些不放心:“公子,万一此人在大殿之中仍如此放荡,该当如何?”
连华翻着考生花名册,定然道:“他不会的。”
*
省试结果公布期间没有收到异议,考生悉数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签字确认。
文兴阁请奏于三月初六举行殿试。
宫中传回批复,殿试地点定于集英殿,圣人担任主考官,不另行征召,由礼部现编考官协助出题、监考、阅卷。
三月初六,宣德门钟声响起。
连华站在东宫楼阁之上目送考生走入宫门。
宫门以内是他无法染指的地域。
他只能通过观察宫门以外的景象猜测里面发生着什么。
负责守卫内城的龙武军与负责守卫大内的神龙军在宫门交接。
金色铠甲迎着曙光。
*
曙光一级一级照上殿阶。
殷殷学子在庑殿之中书写文字,蔚为壮观。
李庆悄声让太监撩起纱帘,抬手朝前方伸去,目光中透出一丝对生命的渴望。
“陛下。”太监道,“陛下评定名次之后,新科进士将行认师礼,这事,太子还等着陛下的回复呢。”
“好,集英殿中金光灿烂,好啊。”李庆缓缓道,“认师之礼就在此办,朕收他们为天子门生。”
*
殿试结束之后,考官们夜以继日地批卷,慎之又慎,终于在第三日把甄选出来的一百张题卷按名次呈递主考官位,等待主考官审阅并排定前十名顺序。
面对呈递在案前的一百张卷面,年近古稀的皇帝忽起玩心。
李庆举起一张题卷,让太监打开灯罩,对着光仔仔细细地眯起眼看。
题卷带着考生信息的一端被胶漆封任,即使对光能看见一点点墨纹,也是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考生考号,并没有名姓。
太监道:“陛下这是?”
李庆笑了笑,咳嗽道:“这,这个封弥做的很好,这个字,字体也都一样,工整美观,跟雕版印出来似的,好,做得好。”
太监舒一口气,有惊无险。
李庆掩藏住了内心的想法一一这次阅卷带给他的震撼之感是前所未有的。
在位三十三年,每三年审阅一次常科题卷,加之武举恩科,大大小小做过不下百次主考官,却没有一次看到似这次这般的品质。
他一页一页翻过纸卷,看到了比艮岳更美的春景。@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文如其人,这个人帖书墨义一空不落,可见勤奋踏实,对策中规中矩,虽无过人之处但足见其心性谨慎,难得。”
——“倒是这篇说到点子上了,开封虽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但也是水陆枢纽可保交通商贸,应弊短扬长,北修城墙,南开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