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你现在的身份不同从前。”李契道,“誉录之法孤交给你去办,但是街巷流言你不要去查。”

连华道:“其实查与不查臣心中大概也能猜到是谁,去查,只为守住这条线让他们不敢再放肆。”

李契道:“孤怕你太劳累。”

连华笑了笑,看着李契挂念自己的模样,开扇轻摇:“臣倒是不担心这个,因为臣知道即便臣在什么不知名的地方晕过去,也一定有殿下接着。”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李契叹息,按着印的手筋骨浮动:“孤喜欢看先生笑,但是先生每次笑着说出来的话都让孤感到心疼。”

连华道:“臣也喜欢看殿下笑,可是殿下从来不笑。”

一番撩拨之后他又后悔。

他明白李契对他的情感就像鲲降九天庇护一株草木,实在不应由他调侃逗弄,但有时,他就是忍不住。

他想看李契那双凤眸的冰冷目光因为自己而变得温存。

文兴阁的印章落在纸上。

“孤希望先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李契把印放回原处,唇角略微扬起,“至于孤在朝堂的站位,先生不必以为掣肘,孤已想好怎么做,足以保先生实现抱负。”

*

连华答应了李契不去查街巷流言。

答应之时只是因为他相信李契的阻拦自有道理,就像当初推迟去地方考察的时间是为确保军制落到实处让改革得以平稳进行,并非他一人所能周全。

却直到走出文山院的那一刻,他才感到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

他把手放在阳光下,看着白得发亮的皮肤,眼眸湿润。

霁月清风、襟怀坦白、出尘不染……他在暗中走过太久,以至于对这些美好的词避之不及视为枷锁,都快忘却这些品质原本是多么令读书人向往。

*

为确保考试的公平,文兴阁在针对考官的锁院问品制度推行之后又定下一条新的规章一一誉录。

连华与众人商议,决定从国子监、书院抽选未参加科考的年龄在十四岁至十六岁的生徒承担该项工作,因为生徒年纪小人情少且字迹工整,参加誉录既不耽误朝政且对其自身成长也有一定的益处,所以很快获得国子监及各书院的支持。

是日,入选的生徒在云清院接受培训。

连华与潘旭一同到现场视察。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青砖素瓦的屋群之间传响齐声朗诵。

远望去,少年们身穿白衣顶戴巾帽坐得整整齐齐,正一字一句跟读誊录法则。

连华走过树影斑驳,回想起自己颠沛流离的童年。

东京与江南气候不同风俗不同口音不同,唯有朗朗书声的内容是相同的。

在那些阴郁的日子里,激励他的只有坐在摇头晃脑的同窗之间跟冷夫子念过的丹青竹帛。

论语教会他仁礼,春秋教会他忠义,大学教会他修身齐家……

因为念书他明了事理,知道自己不是被命运遗忘的孤儿。

此刻他看着这群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仿佛看到树苗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东阳公,沉舟侧畔千帆过。”连华叹道,“此情此景多令人喜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