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1页)
临安府的案件定论之后,曲闰等人所反映拖欠县学学资之事如期解决,各路州府也效法选拔出从地方到国子监轮巡的学官,至此,连华提出的对国子监的改革落实到第二步。
第三步将正式修订条文扩大科举范围、增设制科、招商扩建,却是等回京之后再进行的事项。
连华因为往擢丝堂跑那一趟又病了一场,在馆驿中休息六七日方才好转。
他在病中又梦见那棵金柿子树,清醒后便让婉娘和严奎准备一份安记香铺迄今为止拿得出手最为名贵的重香送到临安来,作为还石观澜的人情。
此时,香到了。
阿悦听闻动静跑出去看,只见伙计从马车搬下一个大物件。
布盖扯下,赫然是一尊整铸的纯金的荷叶形状的香炉。
“公子,这香炉好大。”阿悦揉了揉眼睛,“看分量应该和柿子树相当。”
连华放下药碗,道:“咱这没有应该,七十二斤六两,不多不少正相当。”
阿悦道:“他送来多少,咱送还多少,这不是白费劲么。”
“阿悦,礼尚往来的道理,我今日教你一遍,日后即便你不再是我的书童也能受用。”连华擦过唇角,徐徐言道,“豪门大院,里外两边的地面明明是一样平,为什么要在中间设一道高高的槛呢?因为平地太容易,只有迈过那道槛才能说明一个人的诚心,并不是谁要占谁的便宜,而是只有诚心才能换诚心。”
阿悦想了想,笑道:“如此说来,这江南烟雨人的心也忒俗了。”
连华道:“你懂什么,真金白银能说话,换你恐怕搬空家底也拿不出来。”
阿悦道:“公子取笑阿悦!”
严奎从楼道上来,把木匣子呈到房中。
连华道:“是按我的意思做的吗?”
严奎道:“印字的模板是周司业问松竹、兰菊、梅颂三家书局拓印来的,香膏用荷花花瓣上收来的露珠蒸馏,荷叶酒萃取。”
连华道:“好,其实香炉倒没什么,这香才是稀罕物,奎郎辛苦。”
严奎领命告辞。
连华取出巴掌大小的香盒,起身到窗外凭栏观赏。
琉璃薄壁玲珑剔透,透出内里枣红的香膏,可见其中深浅纹路。
李契来探望时,隔着一扇圆窗,正好就撞见春日暖阳透过香盒在连华的白净面容之上印出枝叶缠绕的如画情景。
“殿下。”连华余光瞥见人影,收起香盒,莞尔一笑,“臣安好,不必挂念。”
李契走到窗前,把手搭在窗框上,兴致盎然:“听说先生为制作新香连夜写方子,唯恐灵光如昙花转瞬即逝,可在孤这,只消见先生安康,一室自有椒兰。”
连华道:“殿下说的对,臣若送香,不抢这一时,不急这一处。”
李契看着连华,不看痕迹地收回手:“不是送给孤的?”
连华道:“不是。”
气氛顿时有些尴尬。
李契的喉结动了动,问道:“如果孤用惯了先生的香,想要呢?”
连华笑笑,顺着台阶就下:“那臣求之不得,殿下,安记香铺如今也算在京城排得上名的,逢宫里采选之时,殿下说两句话,那臣就是御贡商户。”@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李契道:“孤就想要你手里的这一盒。”
连华道:“啊?”
李契道:“啊。”
连华一醒,捂住香盒,速速往后退到凭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