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37章 礼经修改(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如果按分录取,考不上为兄也认了。”

“就怕有些人因为一己好恶,直接黜落我等。”

这番话语,让很多听到的举子心有戚戚。

他们不怕没有标准,怕的就是标准胡乱变——

这一科的考官喜欢这种文风,下一科考官的喜好又变了。

有些才学斐然的人科场不顺,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他们对皇帝推行的百分制,总体是认同的。至少能知道自己差在哪,为何被打低分。

听出众人对百分制的认同,张溥笑着说道:

“进士科的二三场,可不是实行百分制吗?”

“只有二三场都及格的人,才能成正榜进士。”

这个众人都听说了,还有一些不知究竟。

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朝廷为了显示三场并重,推行这种制度。

那些精通策论的,对此欢欣鼓舞。

不擅长策论的虽然有些担心,但是在知道会试二三场的难度不会超过乡试,甚至就是从过去几年的乡试中选题后,也表示了认同——

他们总不能说自己连这些都答不上来,那会让人们质疑举人资格。

还有些很擅长策论却不擅长八股的,对于二三场只要求合格,表示有些不够:

“第一场的经义固然重要,但是二三场的策论,又何尝不重要了?”

“既说三场并重,那应该三场都要求合格,再从经义、策、论考卷中,择优选拔录取。”

“现在这样评卷,其实仍不重策论。”

对此大发牢骚,认为应该修改。

显然,这些有可能从会试改革中受益的举子,不但不反对会试改变,甚至觉得要更激进。

张溥见此情景,想到皇帝安排的引导士子任务,趁机道:

“会试这样,皇上也觉得应该改。”

“现在是三场并重、经义为先,但是以后策论的评分标准出来了,就有可能以策论为先、经义只要求及格。”

“所以四书五经校注的改动,诸位根本不用担心。”

“就算有些许改变,诸位的经义难道还能不及格?”

从另一个方面,宽慰学子不用担心科举教材修改。

并且还指明以后策论会越来越重要,会放在更重要的地位。

知道张溥身份的人,对此若有所思。更多的人则怀着忐忑,准备接下来的考试。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