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子从今天开始摆烂(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某个偏远山区的地下设施仍在运转。监控屏幕上显示着一行字:

>【计划B启动:培育新一代‘无感领袖’】

>【候选者年龄:5-12岁】

>【筛选标准:先天共感缺失或高度抑制倾向】

镜头切换至一间教室。十几个孩子整齐端坐,面前摆放着统一规格的金属餐盘。饭菜色泽鲜艳,香气扑鼻。可没人动筷。

直到广播响起温柔女声:“现在,请大家想象自己很开心,然后露出微笑。”

所有孩子立刻咧嘴,动作一致,眼神空洞。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一座孤岛上,一座新建观测站悄然启用。站长是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女子,胸前挂着与林晚相似的晶状吊坠。她在日志中写下:

>“逆莲核的影响超出预期。人类情感复苏速度加快,但也引发部分群体极端反弹。

>新的对抗形式正在形成:不是用暴力镇压,而是用‘幸福幻象’替代真实体验。

>我们必须建立第二道防线??不只是守护记忆,更要教会人们分辨真假情感。

>下一站,非洲难民营。那里有三千名因战争失去家园的孩子,他们或许将成为下一代共感火种的载体。”

她合上笔记本,望向海平面。夕阳如血,映照在她坚定的眼眸中。

而在伤痕学院,春天进入了最盛的时候。

那棵老梧桐开满了花,风吹过时,花瓣如雪纷飞。男孩终于把自己的画挂在宿舍门口。每天清晨,他都会对着画中的两个身影说一句:“早上好。”

林晚开始编写一本新教材,书名暂定为《如何与痛苦共处》。第一章写道:

>“我们不必消灭痛苦,就像不必杀死影子来获得光明。

>真正的成长,是在黑暗中依然相信星光的存在。

>当一个孩子愿意说出‘我害怕’,而不是强装勇敢时,

>那一刻,他已经比任何帝王都更加高贵。”

某夜,陆昭独自登上山顶,仰望星空。

他取出一枚小小的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传来不同语言的声音,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通人:

>“我今天哭了,因为我爸爸终于肯抱我了。”(日语)

>“谢谢你记得我的故事。”(阿拉伯语)

>“我女儿说,她做了一个温暖的梦。”(西班牙语)

最后一段录音,是那个北海道的小女孩:

>“叔叔,我把我种的稻米寄给你啦!老师说,食物里藏着种植者的心情。我希望你吃到的时候,能感觉到快乐。”

陆昭笑了,轻声回应:“我感觉到了。”

他关掉录音笔,放入怀中。远处,山谷灯火依稀,如同人间星河。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净理残余势力仍在暗处蛰伏,新的伪装形态层出不穷。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还有人敢于记住,还有人在孩子哭泣时蹲下来说“没关系”,火种就不会熄灭。

风拂过山岗,带来远方的呢喃。

仿佛千万个声音在低语:

>“我们在这里。”

>“我们记得。”

>“我们,还在爱着。”

黎明将至,万物生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