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注脚(第1页)
冬雪初落的午后,实验室里暖意融融。周舒怀正在整理年度项目报告,指尖划过“儿童光谱疗愈计划”的成果数据——参与项目的孩子情绪改善率达92%,其中那个沉默的小男孩,最近在作文里写“星星会带着爸爸的爱回家”,看得陈念红了眼眶。
“在想什么?”陈念端着热可可走过来,把杯子放在他手边,热气氤氲了她的眉眼,“报告整理完了吗?钟思琪说晚上约了火锅,庆祝项目圆满收官。”
周舒怀握住她的手,指尖在她无名指上轻轻摩挲——那里戴着一枚简单的银戒指,内侧刻着细微的光谱纹路,是他用实验室的激光雕刻机做的。
“在想……该给这个项目画个句号了。”他抬头看她,眼里闪着温柔的光,“也该给我们的故事,加个正式的注脚了。”
陈念的心轻轻一跳,假装去看窗外的雪景:“什么注脚?我们的故事不是一直在更新吗?”
周舒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丝绒盒子,在她面前打开——里面是一枚钻戒,钻石周围镶嵌着细碎的蓝宝石,拼成了天鹅座的星轨图案,和七年前他们约定要一起拍的星轨一模一样。
“这个注脚,”他单膝跪地,声音温柔而坚定,“陈念,粥粥,你愿意嫁给我吗?让我们的光谱永远共振,让我们的星轨永远同行。”
陈念捂住嘴,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下来,落在戒指盒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她想起高中时在实验室,他说“光谱不会说谎”;想起苔石镇的星空下,他说“等我”;想起无数个黑暗的夜晚,支撑她走下去的,就是这个男人的笑容和承诺。
“我愿意。”她哽咽着点头,伸出手,看着他将戒指轻轻套在她的无名指上,和那枚银戒叠在一起,像时光的接力。
周舒怀起身将她拥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发顶:“等了七年,终于把你套牢了。”
陈念在他怀里笑出眼泪:“谁套牢谁还不一定呢!以后你的光谱设备、你的荔枝粥、你的所有时光,都得归我管。”
“都归你管。”周舒怀吻去她的眼泪,声音带着浓浓的宠溺,“我的一切,从十七岁到七十岁,都归你。”
晚上的火锅局成了“求婚庆祝会”。钟思琪看到陈念手上的戒指,尖叫着扑过来:“啊啊啊终于等到这一天!我就说你们俩早该锁死!”她从包里掏出一个速写本,最新一页画着两人在实验室求婚的场景,旁边写着“理科F4·终章即新章”。
方奕举起酒杯:“恭喜舒怀‘七年抗战’成功!以后可不能再欺负我们粥粥了,不然我们‘娘家人’可不答应!”他偷偷碰了碰钟思琪的手,“等他们结婚,我们……”
“我们什么我们!”钟思琪红着脸打断他,却悄悄握紧了他的手。
火锅的热气模糊了镜片,陈念看着身边笑着的三人,突然觉得人生像一场圆满的光谱实验——那些曾经的低谷是光谱的暗线,如今的幸福是明亮的峰值,而周舒怀,就是让所有频率都和谐共振的核心。
回家的路上,雪还在下,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周舒怀牵着陈念的手,掌心温暖干燥。“我们去拍婚纱照吧,”他突然说,“去苔石镇的老槐树,去A大的天文台,去洱海——你当年没去成的地方,我们一个个补回来。”
陈念点点头,脚步轻快得像踩在棉花上:“还要拍一组实验室的,穿白大褂,拿光谱设备,标题就叫‘理科生的浪漫:光谱为证,爱意永恒’。”
周舒怀低头吻她,雪花落在两人的睫毛上,冰凉的触感里藏着滚烫的心意。“还要在婚礼上放我们的星轨录像,”他轻声说,“从十七岁拍到二十七岁的那种,告诉所有人,我们的爱经得起时光的检验。”
回到家,陈念翻出高中时的旧相机,里面还存着当年未完成的星轨录像。周舒怀打开电脑,把这些年拍的照片、视频一一导入,做成一个长长的时光相册。从实验室的初遇到苔石镇的星空,从被迫分离的遗憾到重逢后的温暖,每一帧画面都闪着光。
“你看,”周舒怀指着屏幕上重叠的新旧光谱,“我们的频率从来没有偏离过。”
陈念靠在他肩上,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斑,轻声说:“因为好的爱情,就像稳定的光谱,不管经历多少干扰,最终都会回到彼此的轨道。”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屋里的灯光温暖明亮。周舒怀关掉电脑,拥着陈念走向卧室,风铃在风雪中轻轻作响,像在为这场迟到七年的约定伴奏。
光谱为证,星轨为盟,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等待与坚守,终于在戒指戴上无名指的瞬间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