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第1页)
*
开封又称汴梁,地处中原腹地,坐落于黄河之滨,乃是前朝国都。
汴、蔡、金水、五丈四河在这里交汇,开封由此成为全国漕运中心,有“天下之枢”的美誉。
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汴河两岸的市井百态。
也正因为此,依赖漕运的汴梁不得不牺牲防洪。及至金兵南下之时,更有前朝守将掘开黄河大堤,人为改道,以图抗击敌犯。
自那以后,维持了数百年安流期的黄河灾患频发。华夏文明的母亲河致力于将每一个治水无方的君主抽得如陀螺般旋转。
21世纪流传着一句互联网笑话:“黄河之水天上来,飞入寻常百姓家”[1],亦有人称,黄河之所以会被称作“母亲河”,便是因为每当水灾发生,没招的河南人就会抱着头痛苦大叫“俺娘嘞”。
此事的真实性虽有待考证,但黄河水灾之泛滥,由此也可见一斑。
本朝帝都虽已迁移,但开封仍为地方重镇,屡遭水患,若非底子足够殷实,又有名誉天下的包拯包青天作为本地知府,百姓的生活只怕会更为艰难。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一个朝代经历过了极致的鼎盛,月盈则缺,便会不可避免地坠入衰退的深渊。
及至如今,官场贪墨成风,竟有皇亲国戚毫不遮掩,公然索贿。
长平侯之母乃是先皇的同胞妹妹,长平侯身为当今的表亲,深得圣上信重。
在他设立的宴席上,皆是有意以钱帛换取官职的“顾客”。卖官鬻爵,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有传言道,长平侯举办一场宴会,便足能敛财数千两黄金。其中,又有多少被搜刮的民脂民膏呢。
这位圣上的表弟胆敢展露出如此嚣张的言行,背后为之撑腰的人的身份,也已不言而喻了。
究竟是长平侯大逆不道、欺君罔上,还是得天子授意,蓄意为之,实在还有很弹性的辩驳空间。
这些黄金,有多少流入了长平侯府的府库,又有多少送进了当今的私库少府,谁也不得而知。
*
开封府城之中,近来接连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月前,城中有名的富商万家忽遭剧变。
大火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几乎将整座宅邸都烧成了一片废墟,连带着旁边的民户也遭了殃。
尊至万海丰夫妻、卑至马厩的奴隶;上至八十岁的万老夫人、下至几个月的婴孩,万家上下主仆数十余口人,无一例外,俱皆丧了命。
焦黑的尸身辨不清人形,绝望的父母将婴儿护在怀中,被人发现时,三人已经黏连在了一起。
就连府衙内最有经验的仵作看到这些尸体,也不由得连连作呕。
治下发生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包拯立即草拟奏疏,上报中央。圣上的反应却是平平,这几十条人命自然也没能在朝堂上掀起什么水花。
包拯查访数日,只是物证早已湮灭在大火之中,万府周遭的百姓当晚又因熟睡而未能躲过这一劫,就连人证也没能找到。
案卷搁置在桌案之上,几乎成了开封府衙官吏们的一块心病。
凶手的身份尚未明晰,半月后,城中又有一屠户骤然暴死。
此人性格古怪,独来独往,尸体在家里发了臭,邻居实在受不了,来寻他的晦气,没想到却撞见了晦气。
尸体双目暴突,唇角渗有白沫,鼻孔和耳道内也有尚未流出的黑血,两侧太阳穴各有一枚血洞。
衙役们按照惯例排查关系网,不想,半日后,居然又有一名樵夫、一名更夫被人以相同的手法杀死。
一时之间,城中人人自危。
芒青就在这时来到了开封。
城门守备严密非常;身着差役制服的衙役结队而行,在街市之上巡逻。
凶手尚未抓获,百姓却还要生存。一直呆在家里不一定会被杀死,但一定会被饿死。
因此,虽然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多少有些萎靡,放眼望去,却还是热热闹闹的一片。
芒青挑了一家酒楼,入座后,随意点了一道小菜。
没有人不爱八卦。说书先生正讲到精彩之处,纵使饭点未到,楼中也有不少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