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出题三仙讖(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岁试第一天主考经义、诗赋、策论、史学。

经义是四书五经,诗赋是创作能力。

策论是时政文章,史学是史实评论。

明天则是考算学、韜略、实学。

前两者不必多说。

至於实学,多是些水利工程和地理问题。

比如治理水患,绘製地图等等。

岁试第一日,无事发生。

岁试第二日,书院学子匯聚成群。

皆是在討论算学的一道压轴题目。

说:

【在云海繚绕的崑崙绝顶,隱居著三位上古仙人。一为真言仙,二为虚妄仙,三为无常仙。】

【某日,你持真言、虚妄、无常三仙贡品,登上神山,欲向三仙求得长生大道。】

【一旁石碑刻:欲献长生贡,需解三仙讖。登山者需以三问辨明三仙法相,三仙若贡品错置,则道缘尽毁。】

【你从中得知,真言仙句句真言,虚妄仙字字皆假,无常仙行事无常,或真或假。】

【且三仙身后皆有光轮蔽目,法相难辨;口吐只作“然”“朽”之答。你虽略懂仙语,却不知“然”是代表否意,还是“朽”代表否意。】

【这时,你想起书院夫子所言:若以常理相问,犹如雾里观;唯有设连环之问,方可破此讖中之讖!】

这一题,便难倒了书院近乎所有的学子。

仅三问该如何辨三仙?

且三仙只回答然和朽。

而这然和朽,还无法確定哪个是代表是,哪个代表否。

然或可做是,亦可做否。

朽或可做否,亦可做是。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虚实难辨。

即使眾学子都明知最后两段话是提示,也依旧想不出破解之法。

后续,有人提议找夫子解答,结果夫子竟也解不出。

夫子还言,此题就连书院的大儒谢观澜,也被难住了片刻。

如此一来,便更加激发了学子们的解题之心。

正值晚间饭点。

学子们蜂拥踏入膳堂,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三仙讖题。

膳堂正中间,一张被拼凑起的斋桌前,坐著学院內十数名最为精通算学的学子。

周围学子亦无心吃饭,取出纸笔,目光皆匯聚此间。

记录著解题过程,等待著答案问世。

一时间,斋桌碗碟里的食物纹丝未动,甚至早已冷透。

反倒是砚台里的墨被频繁光顾。

章节目录